裸脊書,一種以其簡潔裝訂風格著稱的書籍形式,其特點是書頁直接粘在書脊上,無需書背或襯托,展現出書籍內容的純粹與內涵。這種裝訂方式起源于唐代中國,最初用于經籍和文集,后在明清時期得以延續。在西方,裸脊書的流行始于19世紀末的英國,盡管一度被視為廉價的裝訂選擇,但20世紀初期逐漸在出版界流行起來。
相較于傳統的膠裝書,裸脊書有其獨特優勢:其工藝簡單,無需過多材料,外觀優雅,易于識別。然而,裸脊書也存在不足,如不牢固,易受損,且不太適合頻繁翻閱。在現代,雖然傳統出版業中裸脊書并不常見,但在自助印刷和互聯網出版領域,其應用逐漸增多。例如,博物館和年鑒等場合,為了追求紀念意義,開始采用裸脊書裝訂。
為解決裸脊書易掉頁的問題,現代出版業創新出涂膠裸脊書,提升書籍強度,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盡管裸脊書保持著古樸的傳統,但隨著技術進步和審美趨勢的變化,它正逐漸在更多領域中得到展現,為讀者帶來新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