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的真偽鑒別并非難事,可以通過幾個直觀的測試方法來辨別。首先,觀察其表面是否有白色亮點,若在放大鏡下發現,這可能意味著摻雜了無法與黃金融合的銥。其次,通過比重測試,將金條與純金對比,純金在水中不會影響水位,而摻雜其他物質的金條會有所變化。然而,這種方法不適用于金首飾,因為其中可能包含空氣。
再者,真金經受火烤的考驗,純度不夠的金條會因銥的氧化反應而變灰,而真金則會在火中保持其紅色光澤。不過,這可能會對首飾造成一定損傷,因此在鑒定時需謹慎。
黃金的存儲和生產情況也與其真偽相關。全球約有13.74萬噸黃金,年供求量為4200噸,新產出的黃金占供應的62%。開采成本大約為每盎司260美元以下,但隨著技術進步,這個數字在下降。政治、軍事和經濟因素,以及央行的黃金儲備變動,都會影響黃金的供應量。例如,1969年至1998年間,官方黃金儲備減少了,相當于13年的全球開采量。
總的來說,通過這些簡單的測試和對市場背景的了解,可以初步判斷黃金的真偽,但專業鑒定還需依賴專業的設備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