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的三部門模型中,邊際消費傾向(MPC)是一個關鍵概念。當稅收下降200萬導致國民總收入增加800萬時,我們可以利用稅收乘數的公式來計算這一比例。稅收乘數K的定義是國民收入變動與稅收變動的比率,即K=ΔY/ΔT,其中ΔY表示國民收入變化,ΔT表示稅收變化。已知稅收乘數K為4,即4=ΔY/(-200萬),從而得出邊際消費傾向MPC=ΔY/800萬=-4/4=0.8。
這個數值表明,每減少1元稅收,國民收入會增加0.8元,因為0.8是邊際消費傾向的值,說明80%的額外收入會被消費掉。邊際消費傾向與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乘數有區別,比如政府購買乘數K=1/(1-MPC)在這種情況下為5,而轉移支付乘數K=MPC/(1-MPC)為4,分別代表政府支出和轉移支付變化對收入的影響。
邊際消費傾向與平均消費傾向不同,平均消費傾向是總消費與可支配總收入的比例,而邊際消費傾向關注的是收入變化時消費的即時變化。此外,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為1,即MPC+MPS=1,反映了消費和儲蓄在總收入中的分配情況。
總結來說,當稅收下降200萬導致國民收入增加800萬時,邊際消費傾向為0.8,這表明在經濟活動中,消費對收入變化的敏感程度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