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港幣,共有12種不同的面值,其中包括硬幣和紙幣兩種形式。硬幣面值有:一毫、二毫、五毫、一元、二元、五元和十元。而紙幣面值則涵蓋了: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百元以及最高面額的一千元。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貨幣發行權由法律規定,香港金融管理局與渣打銀行、匯豐銀行和中國銀行等三家發鈔銀行負責。這些銀行發行的港幣與美元保持著聯系匯率制度,即港元的穩定性由外匯基金持有的美元儲備支持。最早的紙幣由東方匯理銀行在1845年發行,但政府在1935年貨幣條例后,規范了發行權,僅允許部分特許銀行發行五元以上的紙幣,一元及以下的紙幣則由政府直接發行。
隨著時代的變遷,硬幣面值的演變也頗為明顯。1975年引入五元硬幣后,五元紙幣便不再流通,而十元硬幣在1990年代出現后,紙幣的發行也相應減少了。到了2002年,政府又由金融管理局發行了十元紙幣以滿足市場需求。
總的來說,香港的貨幣體系豐富多樣,確保了經濟交易的便利性。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關于港幣的細節,可以參考百度百科的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