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及水在冷卻后體積反而增大的現象,關鍵在于氫鍵的作用。水分子中的氫鍵在溫度降低時,實際上會增多,促使分子間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擴大,盡管整體上水的密度在下降。當水結冰時,水分子不再像液態時那樣自由移動,而是形成規則的結晶結構,每個水分子被氫鍵固定在特定的位置,形成一個正四面體,氧原子位于中心,氫原子位于頂點。這樣的結構導致分子間的空隙顯著增大,即使在凍結狀態下,體積也相應增加。
在液態時,水分子的熱運動允許它們相互滑動并填充彼此之間的空隙,保持體積相對穩定。然而,當溫度下降,尤其是低于4℃時,分子的熱運動減弱,無法頻繁打破氫鍵,導致氫鍵的數目增多并固定了分子間的距離。當溫度降到0℃,分子幾乎完全靜止,氫鍵的作用使得它們在晶格中排列得更加有序,進一步增加了總體積。
相比之下,大多數物質遵循熱脹冷縮的原理,即溫度升高分子活動增強,體積增大,溫度降低則分子活動減小,體積減小。但水的獨特性在于,其低溫下的固態結構使得體積膨脹,這與一般的熱脹冷縮規律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