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這一在特定歷史時期誕生的貨幣,是在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取得進展的背景下產生的。當時,為適應全國統一的需要,分散在各解放區的貨幣種類繁多且兌換不便,促使中國人民銀行于同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莊成立,開始發行統一的新貨幣,董必武同志題寫了行名,標志著人民幣的正式啟用。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設計、印制和發行,其主要單位為元,輔幣單位包括角和分。自1948年發行以來,人民幣經歷了七十余年的演變和發展,先后發行了五套,包含紙幣和硬幣的不同品種。第一至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目前流通的是自1999年起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除了1角、5角紙幣和5角、1元硬幣。
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正在研究推出數字貨幣,這一舉措在經濟新常態下具有深遠意義,預示著人民幣的未來可能將更加現代化和數字化。總的來說,人民幣的誕生和發展,是歷史與現實的交匯,是中國經濟建設與貨幣管理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