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套100元人民幣的發行歷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12月1日,但到了1955年5月10日,這套貨幣就已經全面停止流通。這套人民幣共計12種面額,包括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總共62種版別,設計風格各異,反映了當時解放區的生產建設場景,如工人和農民在勞動的圖案。
第一套人民幣的獨特之處在于其采用封閉構圖形式,所有圖案、文字和裝飾元素都包含在一個邊框內。然而,這套人民幣的設計并不完全統一,除了象征國家象征的長城和頤和園,其他票券圖案更貼近當時的社會現實。
相比之下,第二套人民幣于1955年3月1日發行,雖然部分面額紙幣已經退出流通,但硬幣仍流通至今。第二套人民幣的票券設計主題明確,展現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風貌,如工業、交通、農業機械化等場景。其中,1元至10元的票券分別以天安門、寶塔山、井岡山等重要歷史地點為背景,象征著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和民族團結的主題。
盡管時間已經過去了70年,這兩套人民幣見證了中國貨幣的發展變遷,它們不僅僅是貨幣,更是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