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的序曲早在2007年就拉開了序幕。當年2月,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發出盈利預警,預示著房地產市場的不穩定性開始顯現。接著,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因涉足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特別是“萊茵蘭基金”遭受重創,被迫宣布盈利預警并預計虧損82億歐元。為應對這一危機,德國央行緊急召集銀行商討救援方案。
同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的兩支基金因次貸風暴的沖擊而宣告倒閉。這一事件的連鎖反應在8月9日進一步加劇,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的三支基金因投資美國次貸債券蒙受巨大損失,歐洲股市因此大幅下挫,顯示了金融危機的全球影響。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金融市場的動蕩,其根源可能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或市場問題,且具有高度的國際聯動性。系統性金融危機,如1930年的經濟大蕭條,其影響范圍之廣,波及整個金融體系甚至實體經濟,是金融危機最嚴重的形態。這些事件揭示了金融危機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其對全球經濟的沖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