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術語中,賬面原值、賬面價值、賬面余額和賬面凈值是資產價值的不同描述方式。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不同類型的資產上:
對于固定資產,賬面余額等于原始購買價格,賬面凈值則是原始價減去累計折舊,而賬面價值則是原始價減去折舊和減值準備。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值即其初始入賬價值。
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同樣等于原價,賬面凈值則是原價減去累計攤銷,賬面價值則要減去減值準備和攤銷額。無形資產的賬面原值同樣為初始價值。
以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原值、賬面余額和賬面凈值在不考慮減值準備時是相同的,等于賬面余額減去折舊或攤銷。若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賬面價值就等于賬面余額,因為不涉及折舊和攤銷,也無減值準備。
其他資產的賬面原價通常等于賬面余額,賬面價值則是減去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
折舊是對資產價值隨使用逐漸減少的反映,它根據資產磨損情況分攤到各期。折舊方法包括平均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法等。資產減值則是指資產的市場價值低于賬面價值時,需要對其價值進行調整。
以上是這些會計概念在不同資產類別中的具體應用,理解它們有助于準確理解和處理企業的財務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