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財務報表中,集團內部交易的未實現損益抵消至關重要,主要出于兩個關鍵原因:
首先,抵消是為了防止集團內部交易的不公允操作,比如通過頻繁的購銷行為操縱利潤,以及避免對同一交易的重復記賬,保證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公正性。
其次,未實現損益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如果這部分損益為正值,它會被記錄為存貨,增加了企業的資產,但凈利潤相應減少;反之,若為負值,會減少存貨價值,凈利潤增加。同時,由于會計基礎與計稅基礎的不一致,這可能導致所得稅費用的調整,從而影響企業的利潤表。
在持股比例計算上,例如,母公司間接持有子公司N80%的股權,其中60%為直接持有,間接持有部分為48%;如果再加上直接持有的30%,母公司對N的直接和間接持有比例為78%。
在合并過程中,母公司需要遵循統一的會計政策,合并子公司與自身的各項財務信息,并抵消內部交易的影響。對于內部交易導致的暫時性稅基差異,需要在合并報表中確認遞延所得稅,相應調整所得稅費用,但排除特定的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和企業合并相關的部分。
以上原則和操作基于《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的指導,確保了集團財務報表的全面、公允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