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單位收到之前欠款時,這筆款項首先會記入應收賬款科目,作為企業的一項資產。然而,當這筆款項存入銀行,應收賬款科目會減少20000元,這表明資產減少了。與此同時,銀行存款科目會增加20000元,資產類別也隨之增加。因此,盡管在資產一方有所減少,但另一方的資產(銀行存款)也相應增加,使得資產總額保持不變。
會計等式的核心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原則確保了財務平衡。盡管在這項經濟交易中,資產的結構有所調整,但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并未受到影響。換句話說,雖然應收賬款的減少反映了負債減少,但由于銀行存款的增加,負債并未實際減少,所有者權益也沒有變化,因此整個會計等式仍保持平衡。
會計等式不僅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還有“收入—費用=利潤”來反映經營成果,以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來整合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這些等式共同描繪了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和經營業績。因此,收到前欠貨款20000元的業務僅影響了資產的內部結構調整,并未打破會計等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