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蘭染色法是細菌學中一項關鍵的鑒別技術,其結果受脫色時間的精確控制。如果脫色時間過長,結晶紫會滲透進陽性菌細胞壁,使得原本的紫色消失,細菌被染成復紅,誤判為革蘭陰性菌。相反,若脫色時間過短,陰性菌未能完全脫去結晶紫,留下紫色痕跡,可能導致誤認為是革蘭陽性菌。
這項染色法由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于1884年發明,主要用于區分肺炎球菌和克雷白氏肺炎菌等細菌。未經染色的細菌在顯微鏡下難以辨識,染色后則能清晰顯示細菌形態、排列和結構特征,有助于分類鑒定。
然而,實驗中可能出現誤差。脫色不充分可能導致假陽性,這可能是由于涂片過厚或結晶紫染色過度。另一方面,如果固定過度或細胞培養時間過長,細胞死亡或自溶,細胞壁通透性改變,就可能產生假陰性結果。因此,精確控制脫色時間對于革蘭染色的準確性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