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法定貨幣體系主要包括人民幣,其基礎單位是元,輔幣單位包括角和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幣的歷史發展可以追溯到1948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一套,共12種面額,直至現在的第五套,面額從1分到100元不等,且隨著經濟變化,面額結構有所調整,增加了大面額紙幣如50元和100元,以及取消了部分面額以優化貨幣流通。以下是人民幣各版本的簡單介紹:
第一套人民幣:1948年發行,12種面額,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均有不同版本。
第二套人民幣:1955年發行,11個面額,包括1元、2元、3元等,其中1元和5元有不同券別。
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發行,7種面額,包括硬幣和紙幣形式。
第四套人民幣:1987年發行,9種面額,增加了50元和100元大面額紙幣。
第五套人民幣:1999年發行,8種面額,取消了2元面額,增加了20元面額,紙幣和硬幣形式均有。
貨幣單位的變化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歷程,也體現了政策對貨幣流通效率和經濟結構的考量。了解更多詳細信息,您可以查閱相關百科資料,如百度百科中的“中國貨幣”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