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貿易中,農業政策的分類有三個主要術語:“綠箱政策”、“黃箱政策”和“藍箱政策”。
“綠箱政策”特指在烏拉圭回合農業協議中,那些不會導致減讓承諾的國內支持措施。這種政策的特點是其成本由納稅人承擔,對生產和貿易的扭曲影響極小,對生產者的影響微乎其微,且不提供價格支持。例如,政府對農業投資補貼、針對資源匱乏生產者的投入補貼等,即使有補貼,仍被歸類為綠色補貼,無需進行削減。
相對應的是“黃箱政策”,這些政策對生產和貿易有明顯扭曲作用,需要成員國削減。這些措施包括價格補貼、營銷貸款、面積補貼、牲畜補貼等,旨在糾正市場失衡,促進公平競爭。根據《農業協議》,成員國必須對這些措施進行相應的調整。
“藍箱措施”則是“黃箱措施”的一部分,特別是那些與生產限制計劃相關的直接支付。它們雖然涉及補貼,但由于與生產限制計劃相連,可以獲得免除減讓的特殊待遇。發展中國家在某些情況下,如不生產違禁麻醉作物的國內支持和對低收入者的農業投入補貼,也可以享受黃箱政策的豁免。
總的來說,這三個術語反映了農業政策在國際規則中的不同角色和要求,以確保全球貿易的公平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