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地球公轉軌道上的重要節氣,它們分別標志著四季的轉換。春分在每年3月20日~21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幾乎等長。夏至在6月21~22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南半球相反。秋分在9月23~24日,太陽再次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冬至則在12月21~23日,太陽到達最南端,北半球陽光最傾斜,白晝最短。
春分象征著溫暖和生長的開始,隨著太陽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逐漸變長,而南半球的夜晚則相應變長。夏至的到來標志著夏季的高峰,北回歸線以北地區白晝最長,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秋分則標志著炎熱的夏季結束,秋高氣爽的季節開始,全球再次趨于晝夜平分。最后,冬至預示著寒冷冬季的來臨,太陽直射點南移,北半球的白天達到最短,夜晚最長。
這些節氣不僅反映了季節的更替,也與各地的氣候、農事活動密切相關,對人們的生活和自然環境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觀察太陽的位置,古人巧妙地制定了這些節氣,以指導農業生產、生活節奏和民俗活動。了解這些節氣,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自然規律,與地球的季節變化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