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全球金融體系遭遇嚴重沖擊的一年,那次危機的導火索是美國的次貸危機。8月,房利美和房地美這兩家房貸巨頭的股價暴跌,導致持有它們債券的金融機構蒙受巨大損失。雷曼兄弟的破產、美林被收購以及AIG的困境等事件,瞬間震動了全球金融界,暴露了華爾街對金融衍生產品過度依賴和對次貸風險評估不足的問題。
這場危機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06年春季,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危機開始顯現。隨著房地產市場降溫和利率上升,原本以固定利率開始還款的購房者面臨還款壓力增大,大量次級抵押貸款違約,從而引發“次貸危機”。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火車頭,其金融體系的動蕩迅速波及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包括歐盟和日本等地區。
危機的影響遠不止于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它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性短缺,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深遠影響。美國消費者需求的急劇下降,作為全球最大的需求來源之一,導致其他國家的經濟也受到了嚴重沖擊,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經濟恐慌。這場危機的全面影響,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