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氯化鈉和鉻酸鉀共存于溶液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時,過程相當明顯。起初,由于溶液中含有CrO,顏色呈現黃色。滴入硝酸銀后,氯離子與銀離子結合形成白色沉淀氯化銀,這個階段溶液的顏色會有所變化。
隨著硝酸銀的持續加入,當氯離子反應完全后,剩余的銀離子會與CrO反應生成磚紅色的鉻酸銀沉淀。這個過程直到CrO反應完全后,通過離心分離,可以看到上層溶液的顏色會轉為無色或淡黃色,而下部沉淀則是氯化銀和鉻酸銀的混合色,呈現出獨特的黃色調。
關于鉻酸鉀指示劑的使用,理論計算中,理想的計量點需使溶液中銀物質的量等于氯物質的量,如100毫升溶液中需2.5×10^-3摩爾的硝酸銀。然而,由于實際溶液中KCrO的顏色偏黃,過量的鉻酸鉀會干擾終點的觀察。在實驗中,推薦使用濃度為2.6×10^-3mol/L至5.6×10^-3mol/L的KCrO,以確保顏色適中且誤差控制在±0.1%。因此,一般會在50至100毫升的溶液中加入1毫升濃度為5%的KCrO。
以上內容是沉淀滴定法中,氯化鈉、鉻酸鉀和硝酸銀相互作用的詳細過程,以及鉻酸鉀指示劑的精確應用,這對于實驗操作和結果判斷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