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1/wz/18274230652.jpg)
嘉興粽子的歷史源遠流長。六、七千年前,先民們孕育了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馬家浜文化,這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源頭之一,也是我國稻作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漢唐以來,嘉興發展成為中國歷史上最主要的稻作區,被譽為“天下糧倉”。唐·李翰在《嘉興屯田政紀績》中云:“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清·嘉興府知府許瑤光重輯《嘉興府志》卷三十三《物產》中提到:19世紀中葉時,嘉興府地區所產的糯米品種就有諸如:白殼、烏簔、雞腳、蝦須、蟹爪、香糯、陳糯、蘆花糯、羊脂糯等三十幾個品種。同時,嘉興歷史上還是我國重要的商品豬生產基地,肉雞和鮮蛋產量和質量也很高。這些豐富優質的農副產品原料,為發展各類花色粽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這也是后來形成五芳齋粽子獨特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嘉興在每年初夏都會舉辦中國嘉興粽子節,全國各地粽子廠家云集,在嘉興開展粽子文化系列活動,有粽子擂臺賽、包粽子表演、百粽宴、參觀粽子博物館和龍舟賽等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