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下班工傷認定相關規定
2018年上下班工傷認定相關規定
1、遭遇交通事故時,應立即報警,并獲取交警大隊出具的事故認定書,以明確責任劃分。2、工傷事故發生后,應立即通知所在公司的人事部門,以便其及時進行工傷上報和備案。3、入院治療期間,不得使用醫保卡。4、到當地人事局領取《工傷認定申請表》,并按照要求填寫完整。5、根據《工傷認定申請表》所需材料,提交給當地人事局。6、工傷認定書下達后,準備醫療資料,提交給當地社保局,以享受工傷待遇。二、上下班途中規定的概述。
導讀1、遭遇交通事故時,應立即報警,并獲取交警大隊出具的事故認定書,以明確責任劃分。2、工傷事故發生后,應立即通知所在公司的人事部門,以便其及時進行工傷上報和備案。3、入院治療期間,不得使用醫保卡。4、到當地人事局領取《工傷認定申請表》,并按照要求填寫完整。5、根據《工傷認定申請表》所需材料,提交給當地人事局。6、工傷認定書下達后,準備醫療資料,提交給當地社保局,以享受工傷待遇。二、上下班途中規定的概述。
一、員工上下班工傷認定操作流程 1、遭遇交通事故時,應立即報警,并獲取交警大隊出具的事故認定書,以明確責任劃分。2、工傷事故發生后,應立即通知所在公司的人事部門,以便其及時進行工傷上報和備案。3、入院治療期間,不得使用醫保卡。4、到當地人事局領取《工傷認定申請表》,并按照要求填寫完整。5、根據《工傷認定申請表》所需材料,提交給當地人事局。6、工傷認定書下達后,準備醫療資料,提交給當地社保局,以享受工傷待遇。二、上下班途中規定的概述 從我國上下班途中法律規范的發展來看,早期的《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對上下班交通事故的適用條件規定得較為嚴格和具體,如必須是在規定的時間和必經路線上,且事故需由道路交通機動車造成,職工無責任或非主要責任。而2003年的《工傷保險條例》則放寬了條件,不再嚴格要求時間、線路,并擴大了事故類型的范圍。2010年的條例則恢復了部分嚴格條件,同時增加了新的類型。這些變化體現了對職工上下班途中受傷保障的不斷完善,強調了國家和社會對職工的關懷與尊重。三、具體規定的地方實踐 地方人民法院也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適用上下班事故的具體規定。例如,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規定,上下班途中是指職工以上下班為目的,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單位和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途中,包括合理時間段內的遲到、早退途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則指出,“在上下班途中”的“途中”應理解為職工在上下班的合理路途中,可綜合考慮路途方向、距離和時間等因素。這些規定為工傷認定提供了更明確的指導。四、工傷認定的情況辨識 員工上下班時間受傷,并非所有情況均屬于工傷。勞動者需辨識哪些情況可以進行工傷認定,并據此進行認定。在工傷認定步驟或過程中,如有需要,可尋求專業律師的服務,以獲得合適的解決方案。
2018年上下班工傷認定相關規定
1、遭遇交通事故時,應立即報警,并獲取交警大隊出具的事故認定書,以明確責任劃分。2、工傷事故發生后,應立即通知所在公司的人事部門,以便其及時進行工傷上報和備案。3、入院治療期間,不得使用醫保卡。4、到當地人事局領取《工傷認定申請表》,并按照要求填寫完整。5、根據《工傷認定申請表》所需材料,提交給當地人事局。6、工傷認定書下達后,準備醫療資料,提交給當地社保局,以享受工傷待遇。二、上下班途中規定的概述。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