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飽所滋”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日出堂上飲》。“雨露飽所滋”全詩《日出堂上飲》宋代王安石日出堂上飲,日西未云休。主人笑而歌,客子嘆以愀。指此堂上柱,始生在巖幽。雨露飽所滋,凌云亦千秋。所托愿求久,何言值君收。乃令卑濕地,百蟻上窮鎪。丹青空外好,鎮壓已堪憂。為君重去之,不使一蟻留。蟻力雖云小,能生萬蚍蜉。
又能高其礎,不爾繼者稠。語客且勿然,百年等浮漚。為客當酌酒,何豫主人謀。作者簡介(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