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咬字過程中,唇要有噴閉收撮力,舌要有頂彈滑動力,牙關要有開合咬嚼力,軟腭要有挺起升降力。
2、通過“提顴肌、打牙關、挺軟腭、松下巴”打開口腔,充分實現口腔共鳴。
3、打開口腔后,讓聲束沿上腭中縱線向硬腭前部流動,將字音“掛”在硬腭前部,讓聲音集中。
一、播音的正確口腔位置1、唇舌靈活、力量集中:指的是唇在咬字過程中要有噴閉收撮力。舌要有頂彈滑動力。牙關要有開合咬嚼力,軟腭要有挺起升降力。咬字器官的這種咬字狀態能夠在咬字過程中充分發揮良好的作用,大大加強字音的準確度、清晰度和圓潤度。
2、打開口腔:通過提顴肌、打牙關、挺軟腭、松下巴來實現。達到充分發揮口腔共鳴,提高吐字質量的目的。
3、明確聲音發出的路線和字音的著力位置:要在打開口腔的前提下,使聲束沿上腭中縱線向硬腭前部流動,把字音掛在硬腭前部,獲得聲音從口以上透出的感覺,使聲音集中。
二、播音員氣息訓練的方法
1、氣息支撐
(1)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下,聲帶的振動必須得到支撐,然后肺部發出一些呼吸,使聲帶振動,然后發出必要的聲音。
(2)有研究發現,震動聲帶所需的呼吸量很小,而且聲音再大,也無需大量的呼吸沖擊就能產生相應的振動頻率。
(3)雖然聲源處的聲音大小也決定了最后的實際聲音。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發現,增加呼吸聲帶的沖擊力所造成的實際聲音效果并不理想,獲得優美聲音的秘訣不是空氣支撐的聲音,而是人體骨骼全身的共振。
2、胸前共鳴
(1)有的播音員主持人或者有的歌手聲音振動頻率非常低,有層次感,很多基礎理論書也聲稱只有胸聲共振才可以得到厚實的聲音,經過研究發現,聲音的分層是由發聲器官變大和振動引起的底部發聲工作能力非常強的原因。
(2)這種低頻聲音變大必須參與人體骨骼的振動,尤其是胸骨和頭腔人體骨骼的振動參與比較明顯,并不是胸骨本身引起的振動,它只是人體骨骼的振動。
3、嘴型的發聲
(1)根據嘴型說話的學生,不僅嘴唇的移動不優雅,而且說話也不清晰、不流暢。
(2)相反,播音員的左右嘴保持一條直線,或不動上唇說話,吐字就可以顯得更加清晰和具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