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之鄉是河北滄州,滄州的民間武術盛于清朝、興于明朝,直至乾隆時期,武術之鄉已形成,到清末時期,已聲揚海外,有了“武術之鄉”之譽。滄州的武術有推撥擒拿的絕技巧招,又有大開大合的勇猛氣勢,講究實戰,具有力度豐滿、鋼猛剽悍、樸中寓鮮、長短兼備的風格特點。
一、武術之鄉是哪個地方1、滄州為武術之鄉,在1992年,滄州市被國家體委首批命名為武術之鄉,成為了全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
2、滄州的武術拳種流派有很多種,且特色鮮明,起源或流傳于滄州的有:八極、劈掛、六合、燕青(迷蹤)、明堂、太祖、功力和螳螂等52種,占全國 129 種門類、拳種的40%。
3、滄州人民淳樸、剛直、勤勞、勇敢。由于地理和歷史條件關系,強悍的武風,時間久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風之說。明清時期的武科,促進了滄州武術的發展,那時武舉人和進士達到了1800余人。
二、滄州武術的優勢特點
1、獨樹一幟、兼收并蓄
(1)除了具有代表性拳種的8大門派外,滄州獨有的還包含了瘋魔棍、苗刀、戳腳、陰陽槍等拳械。
(2)積累了豐富的傳統武術資源,在近21世紀初,還融納了跆拳道和規范武術套路等積極成分,使其得到新的發展。
(3)滄州武術不僅剛勁威猛,而且技擊性強。其具有大開大合的勇猛氣勢,也有推撥擒拿的絕技巧招,主要講究實戰。在一招一式的動作中,都體現著中華文化中陰陽、內外、剛柔、方圓、天地、義理等,這些都源于儒、釋、道的理念和意蘊。
2、滄州武術種類豐富
(1)除了武林門類和獨立之拳、械,以及除失傳者外,共有50余種,且遍布各地。
(2)主要有:六合、八極、秘宗、功力、太祖、通臂、彈腿、劈掛、唐拳、螳螂、昆侖、飛虎、太平、八盤掌、地躺、青萍劍、昆吾劍、闖王刀、瘋魔棍、二郎、苗刀、燕青,形意、戳腳、翻子、少林、埋伏、花拳、勉張、短拳、陰手槍、楊家槍、太極、八卦。
3、練習滄州武術能夠提高個人身體素質,鍛煉品格精神,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4、滄州武術可以豐富和完善中華的武術文化,甚至是國外的武術文化,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武術培訓、表演、競賽、交流、節慶會展、器械生產交易等多種相關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