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度比較小的物體長度或者需要精確測量時,厘米是一個常用的單位。厘米是長度單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符號為cm,1厘米等于10毫米、0.1分米或0.01米。盡管厘米不是國際單位制(SI)中的基本單位,它仍然是廣泛使用的長度單位之一。長度單位是用來衡量空間距離的基本單位,它們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是米,其他常用單位包括毫米、厘米、分米、千米等。長度單位在科學、工程、建筑等諸多領域至關重要。幾何量計量,也稱為長度計量,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商代就已經有象牙尺出現,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制度,標志著計量互換性的初步建立,這一點從兵馬俑中出土的箭簇和弩機得以證實。大約在公元1600年左右,中國開始發展長度和時間計量。長度的國際單位“米”起源于法國。1970年,法國特別委員會確定了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米的基準量,并于1971年獲得國際認可。1799年,法國制作了一根鉑金桿,將其兩端之間的距離定義為1米,這便是“檔案米”的由來。后來,由于“檔案米”發生嚴重變形,1872年改為使用鉑銥合金制作的“米原器”作為長度單位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