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從娃娃抓起: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
理財從娃娃抓起: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
記得很小的時候,早上和同學一起上學,往往會看到他們在離開家之前會跟父母要錢,說媽給我兩塊錢我買個煎餅,或者媽給我五毛錢我買個雪糕。或者周末的時候同學會跟家里要錢說去哪里哪里玩。我家給零花錢的方法跟她們完全不同。記得特別小的時候,我媽會每個月月初給我固定的三十元,分配到每天是一天一元,這三十你可以計劃著每天花一元,也可以靈活運用,甚至在月底你用這三十一下子買個貴點的什么他們也不管。除了這三十元零花,你想要買什么東西,只要是合理的,可以去跟家里申請,家里會再給你額外的錢,比如元旦的時候,同學過生日的時候,父母會再多給出一部分錢來過節。到現在也是這樣,長大后養成了周末在家做飯,請朋友過來吃的習慣
導讀記得很小的時候,早上和同學一起上學,往往會看到他們在離開家之前會跟父母要錢,說媽給我兩塊錢我買個煎餅,或者媽給我五毛錢我買個雪糕。或者周末的時候同學會跟家里要錢說去哪里哪里玩。我家給零花錢的方法跟她們完全不同。記得特別小的時候,我媽會每個月月初給我固定的三十元,分配到每天是一天一元,這三十你可以計劃著每天花一元,也可以靈活運用,甚至在月底你用這三十一下子買個貴點的什么他們也不管。除了這三十元零花,你想要買什么東西,只要是合理的,可以去跟家里申請,家里會再給你額外的錢,比如元旦的時候,同學過生日的時候,父母會再多給出一部分錢來過節。到現在也是這樣,長大后養成了周末在家做飯,請朋友過來吃的習慣
??????為什么差不多的生活條件,會造就不同的消費理財理念?我想這跟父母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很多同學的父母有時候被要錢要的多了會責怪孩子說,都這么大了,還跟家里要錢,家里從沒見你帶回一分錢云云,其實我想說造成這樣的局面父母也有責任,無疑,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溺愛,有時候真的是一種錯愛。??????記得很小的時候,早上和同學一起上學,往往會看到他們在離開家之前會跟父母要錢,說媽給我兩塊錢我買個煎餅,或者媽給我五毛錢我買個雪糕。或者周末的時候同學會跟家里要錢說去哪里哪里玩。我家給零花錢的方法跟她們完全不同。記得特別小的時候,我媽會每個月月初給我固定的三十元,分配到每天是一天一元,這三十你可以計劃著每天花一元,也可以靈活運用,甚至在月底你用這三十一下子買個貴點的什么他們也不管。除了這三十元零花,你想要買什么東西,只要是合理的,可以去跟家里申請,家里會再給你額外的錢,比如元旦的時候,同學過生日的時候,父母會再多給出一部分錢來過節。我小時候還不像現在這樣,物價沒這么高,想要買的東西也有限,所以基本錢夠花,那時候偶爾買個零食,但是更多的時候會在周末一下子買很多,然后請小伙伴們一起來我家分享,于是,還學會了分享。到現在也是這樣,長大后養成了周末在家做飯,請朋友過來吃的習慣。可能也跟小時候分享這件事有關系。??????再后來我會寫字,會寫自己的名字了,大概十歲,我爸帶我去銀行開了一個我名字的存折,當時是存了我自己平時攢下的三十元錢。特別開心,我媽說以后你如果沒花完,存下的錢,攢多了你爸就帶你來銀行存進這個賬戶,以后你想買什么再讓你爸來待你取。于是在十歲我就學會了銀行存錢取錢業務。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對那時候小小的我來說,真的特別開心。??????這些習慣看似很小,但是卻養成了花錢有計劃,花錢有節制的習慣。越來越大以后我媽給的零花錢也越來越多,我依然保持著有計劃花錢的習慣。并且大多時候,我都有足夠的錢去做我想做的事。18歲那年,我跟我媽說有個男生約我,我也喜歡他,我要戀愛了。我媽支持,并且從那時候開始成立了戀愛基金,我媽說戀愛可以,但是在愛情中要保持高姿態,不要總是花男生的錢,吃飯購物任何開銷,爭取做到每人付錢一次。戀愛基金貫穿我整個“早戀”。并且當時的男朋友一直覺得我媽特別開明,也感動于我媽說的那句戀愛中的女生要保持高姿態。??????后來大學畢業,我在大學做兼職,社會暑期實踐的錢,就足夠我交最后一次學費,并且足夠我找工作的開銷。再后來我工作了,手里有了錢,慢慢開始關注其他理財方法。12年的時候剛畢業,自己攢錢學車,當時剛來北京,各種誘惑,逛街吃飯看電影開銷也很大,后來為了節制,去建行柜員咨詢了定期轉存,還記得那時候銀行不忙,一下子圍過來三個銀行工作人員,他們說你這么小就有理財意識,不容易啊,我臉紅著微笑著跟她們繼續請教定存問題。后來慢慢有了存款,開始用余額寶紙黃金等理財方法。前段時間又咨詢了銀行理財產品。我想未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工資越來越高,(哈哈,期望中),我會更熟練運用理財方法的。??????這些是我從小到大的理財意識培養的經歷,如今有自己的存款,有自己的生活計劃,除存款外逢年過節或者平時回家還有錢給父母買禮物。我想這都離不開小時候父母對我理財意識的培養。今年二十四歲,看到她理財里面有很多辣媽,所以也想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你們,或許,對你們未來子女的理財意識培養,也會有些啟發。
理財從娃娃抓起: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
記得很小的時候,早上和同學一起上學,往往會看到他們在離開家之前會跟父母要錢,說媽給我兩塊錢我買個煎餅,或者媽給我五毛錢我買個雪糕。或者周末的時候同學會跟家里要錢說去哪里哪里玩。我家給零花錢的方法跟她們完全不同。記得特別小的時候,我媽會每個月月初給我固定的三十元,分配到每天是一天一元,這三十你可以計劃著每天花一元,也可以靈活運用,甚至在月底你用這三十一下子買個貴點的什么他們也不管。除了這三十元零花,你想要買什么東西,只要是合理的,可以去跟家里申請,家里會再給你額外的錢,比如元旦的時候,同學過生日的時候,父母會再多給出一部分錢來過節。到現在也是這樣,長大后養成了周末在家做飯,請朋友過來吃的習慣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