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用報告一般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
1、個人身份信息
包含被征信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聯系地址等用以識別個人身份的信息。
2、信用
詳細地列示每一筆信用卡和貸款業務的情況,具體展現了被征信當事人以往的負債歷史。征信機構和授信銀行往往從這些信息中分析消費者的行為方式、消費偏好,從消費者以往的還款意愿,判斷其未來還款能力。
3、非銀行信用
記錄消費者在通信、水、電、煤的繳費情況,如手機使用狀態是否正常,公用事業有無欠費等。
4、查詢記錄
是該個人在最近6個月內所有被查詢的記錄的匯總。
5、異議記錄
被征信當事人對于報告中所反映的內容認為有爭議時,可以以添加聲明的方式在該部分予以反映,個人有權提異議體現了對個人正當權益的保護,也是征信機構信息校正、更新的重要途徑。
6、逾期狀態
一般以月為單位進行記錄?!癗”代表正常還款,“*”代表未產生還款業務,逾期30天,計為“1”,60天計為“2”,90天計為“3”,最高到180天以上,計為“7”,之后數字不會再提升,而是會一直顯示為“7”。
擴展資料
征信在促進信用經濟發展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
1、防范信用風險。
征信降低了交易中參與各方的信息不對稱,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交易風險,從而起到風險判斷和揭示的作用。
2、擴大信用交易。
征信解決了制約信用交易的瓶頸問題,促成信用交易的達成,促進金融信用產品和商業信用產品的創新,有效擴大信用交易的范圍和方式,帶動信用經濟規模的擴張。
3、提高經濟運行效率。通過專業化的信用信息服務,降低了交易中的信息收集成本,縮短了交易時間,拓寬了交易空間,提高了經濟主體的運行效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4、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發展征信業有助于遏制不良信用行為的發生,使守信者利益得到更大的保障,有利于維護良好的經濟和社會秩序,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不斷發展完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征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