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貨車保險怎么不出
今年貨車保險怎么不出
拓展資料;險企在家用車市場殺紅眼,營運車輛卻不愿承保,監管部門開始出手了。2020年,保險行業承保了營業貨車已近千萬輛,營業貨車保費收入已經突破千億元,在整個車險市場中占比已經達到13%左右。然而,面對如此體量的業務,車險綜改之下,家用車市場已經殺紅了眼的同時,營業貨車市場始終不受待見,對于很多保險公司而言,只有在任務完不成的時候愿意沖一把,備胎感十足。《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規定,保險公司不得拒絕或拖延承保。如果拒絕或拖延承保,將由監管機構做出罰款、限制業務范圍直至吊銷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的處罰。
導讀拓展資料;險企在家用車市場殺紅眼,營運車輛卻不愿承保,監管部門開始出手了。2020年,保險行業承保了營業貨車已近千萬輛,營業貨車保費收入已經突破千億元,在整個車險市場中占比已經達到13%左右。然而,面對如此體量的業務,車險綜改之下,家用車市場已經殺紅了眼的同時,營業貨車市場始終不受待見,對于很多保險公司而言,只有在任務完不成的時候愿意沖一把,備胎感十足。《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規定,保險公司不得拒絕或拖延承保。如果拒絕或拖延承保,將由監管機構做出罰款、限制業務范圍直至吊銷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的處罰。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3/wz/18247700352.jpg)
現在的車輛保險不像以前,比較規范了,像你這樣的情況總結起來可以這么說:連續三年沒出險的車輛,保費最低能打7折,在連續三年里出過一次險的(賠過錢的),在下個保險年度里保費最低為7.7折。出過兩次的,8折。三次的,車損按實際價值的80%承保,而且不能保車損的不計免賠險。如果超過3次的話,基本上沒有保險公司愿意承保了。拓展資料險企在家用車市場殺紅眼,營運車輛卻不愿承保,監管部門開始出手了2020年,保險行業承保了營業貨車已近千萬輛,營業貨車保費收入已經突破千億元,在整個車險市場中占比已經達到13%左右。然而,面對如此體量的業務,車險綜改之下,家用車市場已經殺紅了眼的同時,營業貨車市場始終不受待見,對于很多保險公司而言,只有在任務完不成的時候愿意沖一把,備胎感十足。《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規定,保險公司不得拒絕或拖延承保。如果拒絕或拖延承保,將由監管機構做出罰款、限制業務范圍直至吊銷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的處罰。頭頂利劍高懸,所以保險公司一般不會直接拒保,可能會以各種理由,引導客戶去別家保險公司投保。比如內部系統故障、報價網絡問題、核驗人手不足、需要有上級審核等等。花式拖延、委婉拒絕消費者的投保訴求。其實,長期以來,面對營業車輛,市場上始終存在著“保與不保”的兩種聲音:主張承保:保險公司不能挑肥揀瘦,對于風險大的業務就拒保,賺錢的業務就大力發展,要發揮社會穩定器和經濟減震器的作用。主張不保:營業貨車和各種工程車輛,駕駛習慣極差,野蠻駕駛,惡性事故多發,不應該用保險加持,風險自留能督促他們謹慎駕駛。然而,營運車輛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不能投保交強險意味著其就無法上路,相關問題的重要性以及敏感性自然不容小覷,不是保險公司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的。據了解,監管部門已經注意到了媒體報道的營運車輛投保難的情況,已經發文要求各地銀保監局對于這種現象給予高度重視,關注市場反映,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并制定相關工作預案。02送上門的保費,險企卻不愿意收?沒有做不成生意,只有談不攏的價格在車險綜改如此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在保費如此珍貴的2021年,保險公司為啥一邊高費用承保家用車,一邊頻頻拒保營業貨車?原因有幾個方面:營業貨車賠付率太高。2019年,中國公路貨運量突破416億噸,載貨汽車保有量超過1300萬輛,為全球第一大市場。貨運的安全事故頻發,2019年,我國公路貨運百萬公里事故數為3.7起,而美國早在2014年就已經降到了0.1起左右。營業貨車的案均賠款和賠付率常年居高不下。營業貨車定價太低。車險綜改后,營運類車輛的上封頂系數,基本很難覆蓋營業貨車的風險。大貨車質量大、轉彎半徑長、制動慢,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是涉人傷的重大交通事故,交強險賠穿的概率極大。“珍愛生命,遠離大貨”是老司機的共識,所以營業貨車被保險公司認定為垃圾業務,在保費充足度無明顯改善的情況下,承保政策比較嚴苛,承保權限普遍上收。營業貨車信息極不對稱。營業貨車業務多以車隊形式出現,業務的風險差異性很大,有的管理規范、有的管理粗放;有的長期主義、有的殺雞取卵,這些管理方式都會映射到營業貨車的運行和駕駛數據中。但是,車隊規模、車況、使用頻度、貨物類型、駕駛行為、司機情況、運營線路等重要信息,保險公司很難實時獲取,導致難以建立風險與定價強關聯的評估體系。營業貨車運行波動較大。營業貨車的運行情況與經濟息息相關,疫情期間集體趴窩,疫情之后迅猛復蘇。但疫情影響深遠,降本增效已是各行業的共識,貨運行業也是如此。如何降本增效?多拉快跑別走高速唄!走高速的少了,走非高速、國道、省道的多了;單位車輛使用頻率提升,使用時間拉長;非高速路段超速現象將會大幅增加,這些因素都預示著營業貨車出險頻率的攀升和損失成本的增加。保險公司是盈利性的企業,無論財政部還是股東爸爸,考核的核心都繞不過“利潤”,追逐利潤是保險公司的天然屬性,它有權利通過評估風險程度自由挑選投保人和選擇承保范圍。車險綜改就是要建立一種風險導向型的定價機制,獎優懲劣,因此,保險公司拒保營業貨車的商業險無需過分苛責。03費率水平與標的風險的對等才是消化剩余市場,保護消費者的良藥從商業利益角度出發拒保商業險無可厚非,但說回到交強險,就比較特殊了。交強險是一種采取商業化運作模式的強制保險,經營交強險的社會責任重于盈利目的。2006年以來,行業交強險經營也是一路過山車,處于微虧的狀態,但是車型之間、地域之間依然存在交叉補貼,尤其是營業貨車的交強險業務在部分地區還是因為損失慘重而被屢屢拒保。如何解決?或許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效仿發達國家對剩余保險市場的處置方式,由政府及監管部門聯手設立營業貨車分攤機制,根據車險市場的占有率,等比例安排營業貨車的承保,所有經營車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共同參與、共擔風險,履行行業的社會責任。需要注意的是,國際經驗來看,對剩余保險市場的消化,政府和監管是允許大幅提高費率并限制保險覆蓋范圍的。剩余保險市場是充分競爭市場的必然結果,但大多表現為個別投保人因為駕駛習慣或者既往出險記錄而遭遇拒保,倘若某一個車型在某個地區的大部分保險公司都無法順利承保出單,那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費率與風險的差異程度是否過大?導致出現了保險公司無法承受之虧。畢竟,費率水平與標的風險的對等才是消化剩余市場,保護消費者的良藥。從技術的角度出發,也還有另外的解決方式,包括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推廣營業貨車積分管理,充分運用物聯網技術,將營業貨車駕駛行為數據顯性融入貨車定價中。貨車的出險頻率跟駕駛人的駕駛習慣、車隊的管理水平息息相關,將這些數據顯性嵌入定價因子中,有利于引導營業貨車安全駕駛,既履行了社會管理的職責,又解決了剩余市場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或許就是未來營業貨車保險未來改革的方向。據了解,在監管部門的相關通知中明確,要“以改革創新精神來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同時要求各地銀保監局要對轄區營運車輛保險承保情況開展專項調研,重點對自卸車、攪拌車、冷藏車、出租車等業務類型做好經營數據回溯分析,為動態實現保費與風險相匹配提供監管決策依據。
今年貨車保險怎么不出
拓展資料;險企在家用車市場殺紅眼,營運車輛卻不愿承保,監管部門開始出手了。2020年,保險行業承保了營業貨車已近千萬輛,營業貨車保費收入已經突破千億元,在整個車險市場中占比已經達到13%左右。然而,面對如此體量的業務,車險綜改之下,家用車市場已經殺紅了眼的同時,營業貨車市場始終不受待見,對于很多保險公司而言,只有在任務完不成的時候愿意沖一把,備胎感十足。《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規定,保險公司不得拒絕或拖延承保。如果拒絕或拖延承保,將由監管機構做出罰款、限制業務范圍直至吊銷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的處罰。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