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靜悄悄”是因為從“剁手”到“理性消費”十一月的雙11購物狂歡節曾經是中國消費者期待已久的盛事,然而近年來,隨著經濟環境和消費者心態的變化,這一盛事似乎出現了轉折。
自2009年張勇創辦“雙十一”購物節以來,其銷售額一路攀升,成為全民關注的購物盛事。然而,近幾年來,盡管銷售額依然增長,但增速卻逐漸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到了2021年,這一趨勢變得更加顯著。消費者對購物狂歡的熱情似乎有所減退,預示著雙11可能正經歷著從“剁手”購物狂歡向“理性消費”的轉變。
首先,當前的經濟環境對消費者的購買力產生了影響。人們開始更加謹慎地花錢,更注重日常消費,而非一次性的大規模購物。其次,促銷活動已經成為一種日常,消費者不再需要等到雙11才能享受到優惠。此外,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性,更傾向于根據自身需求來決定購物時間,其中也不乏新興的電商直播等形式的崛起,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購物選擇。
對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評價: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洶涌客流和極為龐大的單日成交量顯示了老百姓較強的消費意愿和較高的消費能力,這對拉動內需無疑是個積極信號。電子商務需求的逆勢“井噴”,透露出中國網上消費的巨大潛力,是傳統零售業態與新零售業態的交鋒。
阿里巴巴集團CEO認為“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信號,是新的營銷模式的大戰對傳統營銷模式的大戰。分析人士表示,隨著節點的成功突破,中國的零售業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線上交易形式已經由之前的作為零售產業的補充渠道之一,轉型為拉動中國內需的主流形式,由此開始全面倒逼傳統零售業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