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計算機問世是在19世紀70年代。
這個時代邏輯元件已經變成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產生了微處理器;諸如并行、流水線、高速緩存和虛擬存儲器等概念也用在了這代計算機中。
美國ILLIAC-IV計算機,是第一臺全面使用大規模集成電路作為邏輯元件和存儲器的計算機,它標志著計算機的發展已到了第四代。1975年,美國阿姆爾公司研制成470V/6型計算機,隨后日本富士通公司生產出M-190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第四代計算機。英國曼徹斯特大學1968年開始研制第四代機。
第四代計算機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是1971~1973年,微處理器有4004、4040、8008。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計算機(CPU為4040,四位機)。后來又推出以8008為核心的MCS-8型。
2、第二階段是1973~1977年,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和改進階段。微處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產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為8080,八位機)。后期有TRS-80型(CPU為Z80)和APPLE-II型(CPU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風靡世界。
3、第三階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計算機的發展階段,微處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計算機代表產品是IBM-PC(CPU為8086)。本階段的頂峰產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計算機。
4、第四階段便是從1983年開始為32位微型計算機的發展階段。微處理器相繼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計算機是初期產品。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稱P5(中文譯名為“奔騰”)的微處理器,它具有64位的內部數據通道。PentiumIII(也有人稱P7)微處理器己成為了主流產品,PentiumIV已在2000年10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