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器是算籌。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其實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器,它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制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里,系在腰部隨身攜帶。
當人們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別看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國數學史上它們卻是立有大功的。而算籌的發明,同樣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
算籌的規則和排列方式簡述:
算籌記數的規則為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再用縱式,千位再用橫式,萬位再用縱式等等,這樣從右到左,縱橫相間,以此類推,就可以用算籌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數了。由于它位與位之間的縱橫變換,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擺法,所以既不會混淆,也不會錯位。毫無疑問,這樣一種算籌記數法和現代通行的十進位制記數法是完全一致的。
在算籌計數法中,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來表示單位數目的,其中1~5均分別以縱橫方式排列相應數目的算籌來表示,6~9則以上面的算籌再加下面相應的算籌來表示。表示多位數時,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用縱式,千位用橫式,以此類推,遇零則置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