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衡不是iso。
感光度,又稱為ISO值,是衡量底片對于光的靈敏程度,由敏感度測量學及測量數個數值來決定,最近已經被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化。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白平衡是描述顯示器中紅、綠、藍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確度的一項指標。白平衡是電視攝像領域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通過它可以解決色彩還原和色調處理的一系列問題。
白平衡是隨著電子影像再現色彩真實而產生的,在專業攝像領域白平衡應用得較早。家用電子產品(家用攝像機、數碼照相機)中也廣泛地使用,然而技術的發展使得白平衡調整變得越來越簡單容易,但許多使用者還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諸多誤區。
白平衡實際應用
許多人在使用數碼攝像機拍攝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日光燈的房間里拍攝的影像會顯得發綠,在室內鎢絲燈光下拍攝出來的景物就會偏黃,而在日光陰影處拍攝到的照片則莫名其妙地偏藍,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設置上。
相機的白平衡控制,是為了讓實際環境中白色的物體在拍攝的畫面中呈現出“真正”的白色。不同性質的光源會在畫面中產生不同的色彩傾向,比如,蠟燭的光線會使畫面偏橘黃色,而黃昏過后的光線則會為景物披上一層藍色的冷調。
而視覺系統會自動對不同的光線作出補償,所以無論在暖調還是冷調的光線環境下,用肉眼看一張白紙永遠還是白色的。但相機則不然,它只會直接記錄呈現在它面前的色彩,這就會導致畫面色彩偏暖或偏冷。
在傳統攝影里幾乎沒有這個概念。所謂白平衡,就是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調整好紅、綠、藍三原色的比例,使其混合后成為白色。使攝影系統能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得到準確的色彩還原。應當講這就如人眼一樣可在不同的色光下辨別固有色。這就如用濾色片校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