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
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
1、“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是中國春節習俗,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2、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也是中國春節習俗。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導讀1、“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是中國春節習俗,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2、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也是中國春節習俗。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004/wz/18064568752.jpg)
掃塵、貼春聯、吃餃子。1、“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是中國春節習俗,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2、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也是中國春節習俗。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3、餃子作為中國的傳統美食,深受大家的喜愛,也是過春節必不可少的食物。關于餃子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年的大年三十,天氣十分寒冷,許多窮人凍掉了耳朵。名醫張仲景見此十分心痛。于是,他就讓妻子把羊肉、辣椒用包在一起,做得象耳朵的開關,然后放到鍋里煮,煮熟了就分送到窮人家中,人們吃了身上發熱,就不怕寒冷了,也不會凍掉耳朵了。這就是“餃子”的原型了。不過,那時候可不叫餃子,因為它像一個個耳朵,所以叫“銀耳”。
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
1、“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是中國春節習俗,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2、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也是中國春節習俗。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