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缺鐵期的實驗室改變
缺鐵性貧血缺鐵期的實驗室改變
1、紅細胞形態: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表現為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f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27pg,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2%。2、骨髓象:幼紅細胞增生,中幼紅細胞比例增多。幼紅細胞核染色質致密,胞質減少,血紅蛋白形成不良,邊緣不整齊。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鐵粒幼紅細胞低于15%。骨髓可染鐵反映貯存鐵含量。3、血清鐵蛋白濃度:降低,或骨髓鐵染色細胞外鐵缺如,鐵粒幼細胞減少或消失。4、血清鐵:降低。5、紅細胞游離原葉啉:增高。6、轉鐵蛋白飽和度:<15%。
導讀1、紅細胞形態: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表現為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f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27pg,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2%。2、骨髓象:幼紅細胞增生,中幼紅細胞比例增多。幼紅細胞核染色質致密,胞質減少,血紅蛋白形成不良,邊緣不整齊。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鐵粒幼紅細胞低于15%。骨髓可染鐵反映貯存鐵含量。3、血清鐵蛋白濃度:降低,或骨髓鐵染色細胞外鐵缺如,鐵粒幼細胞減少或消失。4、血清鐵:降低。5、紅細胞游離原葉啉:增高。6、轉鐵蛋白飽和度:<15%。
缺鐵性貧血缺鐵期的實驗室改變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紅細胞形態: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表現為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f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27pg,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2%。2、骨髓象:幼紅細胞增生,中幼紅細胞比例增多。幼紅細胞核染色質致密,胞質減少,血紅蛋白形成不良,邊緣不整齊。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鐵粒幼紅細胞低于15%。骨髓可染鐵反映貯存鐵含量。3、血清鐵蛋白濃度:降低,或骨髓鐵染色細胞外鐵缺如,鐵粒幼細胞減少或消失。4、血清鐵:降低。5、紅細胞游離原葉啉:增高。6、轉鐵蛋白飽和度:<15%。
缺鐵性貧血缺鐵期的實驗室改變
1、紅細胞形態: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表現為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f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27pg,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2%。2、骨髓象:幼紅細胞增生,中幼紅細胞比例增多。幼紅細胞核染色質致密,胞質減少,血紅蛋白形成不良,邊緣不整齊。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鐵粒幼紅細胞低于15%。骨髓可染鐵反映貯存鐵含量。3、血清鐵蛋白濃度:降低,或骨髓鐵染色細胞外鐵缺如,鐵粒幼細胞減少或消失。4、血清鐵:降低。5、紅細胞游離原葉啉:增高。6、轉鐵蛋白飽和度:<15%。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