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種植技術
白芨的種植技術
白芨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種植白芨需要注意這幾個方面:選擇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和腐殖質壤土,最好是溫暖、稍陰濕的環境。是在山地種植,應選擇排水良好的陰坡生荒地。白芨可以通過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種子繁殖時,應選用健康、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浸泡在溫水中約12小時以促進發芽,然后均勻撒播并輕輕覆蓋土壤。分株繁殖則是選用當年生有嫩芽的塊莖進行切割,每株可分為3到5株,頂芽在上面,覆蓋土壤后種植。白芨喜歡濕潤的環境,又怕澇。栽培地應經常保持濕潤,干旱時要及時澆水,早晚各澆一次水。雨季或每次大雨后要及時疏溝排除多余的積水,避免爛根。
導讀白芨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種植白芨需要注意這幾個方面:選擇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和腐殖質壤土,最好是溫暖、稍陰濕的環境。是在山地種植,應選擇排水良好的陰坡生荒地。白芨可以通過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種子繁殖時,應選用健康、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浸泡在溫水中約12小時以促進發芽,然后均勻撒播并輕輕覆蓋土壤。分株繁殖則是選用當年生有嫩芽的塊莖進行切割,每株可分為3到5株,頂芽在上面,覆蓋土壤后種植。白芨喜歡濕潤的環境,又怕澇。栽培地應經常保持濕潤,干旱時要及時澆水,早晚各澆一次水。雨季或每次大雨后要及時疏溝排除多余的積水,避免爛根。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007/wz/18023713252.jpg)
白芨的種植技術。白芨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種植白芨需要注意這幾個方面:選擇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和腐殖質壤土,最好是溫暖、稍陰濕的環境。是在山地種植,應選擇排水良好的陰坡生荒地。白芨可以通過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種子繁殖時,應選用健康、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浸泡在溫水中約12小時以促進發芽,然后均勻撒播并輕輕覆蓋土壤。分株繁殖則是選用當年生有嫩芽的塊莖進行切割,每株可分為3到5株,頂芽在上面,覆蓋土壤后種植。白芨喜歡濕潤的環境,又怕澇。栽培地應經常保持濕潤,干旱時要及時澆水,早晚各澆一次水。雨季或每次大雨后要及時疏溝排除多余的積水,避免爛根。白芨喜肥,應結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3~4次。具體時間點為3~4月出苗后、5~6月生長旺盛期以及8~9月份。使用的肥料包括硫酸銨、過磷酸鈣以及腐熟人畜糞拌水土雜肥等。白芨植株矮小,生長慢,栽培年限較長。在頭兩年可以在行間間種短期作物,如蘿卜、青菜等,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白芨喜歡略微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濕度在50%-70%之間,喜歡溫暖的氣候,夏季高溫、悶熱的環境不利于生長。白芨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根腐病、葉褐斑病、黑斑病、軟腐病等。種植過程中,應密切關注白芨的病情,對癥下藥,及時處理,以免影響產量和質量。收獲時間為10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當葉子顏色變為黃色時即為成熟,此時可以進行采收。
白芨的種植技術
白芨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種植白芨需要注意這幾個方面:選擇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和腐殖質壤土,最好是溫暖、稍陰濕的環境。是在山地種植,應選擇排水良好的陰坡生荒地。白芨可以通過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種子繁殖時,應選用健康、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浸泡在溫水中約12小時以促進發芽,然后均勻撒播并輕輕覆蓋土壤。分株繁殖則是選用當年生有嫩芽的塊莖進行切割,每株可分為3到5株,頂芽在上面,覆蓋土壤后種植。白芨喜歡濕潤的環境,又怕澇。栽培地應經常保持濕潤,干旱時要及時澆水,早晚各澆一次水。雨季或每次大雨后要及時疏溝排除多余的積水,避免爛根。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