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內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
攘外必先安內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
“攘外必先安內”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提出的。是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亡之時國民政府的基本國策,意在應對國內“三足鼎立”、國際“四向分散”的形勢。“安內”是以“剿共”為中心,包括實現國民黨內的統一和國民政府的“中央一體化”,以及充實國力,加強戰備等內容。蔣介石在發表的《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中首次提出了這一政策。這一政策主張在面對外來侵略時,國內必須先實現穩定和統一,才能有效地抵御外敵,民國20年的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選擇先“剿共”后抗日,共產黨則選擇“反蔣抗日”。而隨著局部抗戰向全面抗戰形勢的轉化,雙方的這種選擇逐漸演變為國共合作抗日的過程。
導讀“攘外必先安內”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提出的。是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亡之時國民政府的基本國策,意在應對國內“三足鼎立”、國際“四向分散”的形勢。“安內”是以“剿共”為中心,包括實現國民黨內的統一和國民政府的“中央一體化”,以及充實國力,加強戰備等內容。蔣介石在發表的《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中首次提出了這一政策。這一政策主張在面對外來侵略時,國內必須先實現穩定和統一,才能有效地抵御外敵,民國20年的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選擇先“剿共”后抗日,共產黨則選擇“反蔣抗日”。而隨著局部抗戰向全面抗戰形勢的轉化,雙方的這種選擇逐漸演變為國共合作抗日的過程。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005/wz/18055300452.jpg)
“攘外必先安內”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提出的。是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亡之時國民政府的基本國策,意在應對國內“三足鼎立”、國際“四向分散”的形勢。“安內”是以“剿共”為中心,包括實現國民黨內的統一和國民政府的“中央一體化”,以及充實國力,加強戰備等內容。蔣介石在發表的《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中首次提出了這一政策。這一政策主張在面對外來侵略時,國內必須先實現穩定和統一,才能有效地抵御外敵,民國20年的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選擇先“剿共”后抗日,共產黨則選擇“反蔣抗日”。而隨著局部抗戰向全面抗戰形勢的轉化,雙方的這種選擇逐漸演變為國共合作抗日的過程。
攘外必先安內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
“攘外必先安內”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提出的。是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亡之時國民政府的基本國策,意在應對國內“三足鼎立”、國際“四向分散”的形勢。“安內”是以“剿共”為中心,包括實現國民黨內的統一和國民政府的“中央一體化”,以及充實國力,加強戰備等內容。蔣介石在發表的《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中首次提出了這一政策。這一政策主張在面對外來侵略時,國內必須先實現穩定和統一,才能有效地抵御外敵,民國20年的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選擇先“剿共”后抗日,共產黨則選擇“反蔣抗日”。而隨著局部抗戰向全面抗戰形勢的轉化,雙方的這種選擇逐漸演變為國共合作抗日的過程。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