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書院分別在哪里
四大書院分別在哪里
1、岳麓書院位于湖南長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東側,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岳麓書院始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賜書“岳麓書院”四字門額。此后屢遭焚毀和重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皇帝曾為書院御書“學達性天”匾額,并以十三經、二十一史、經書講義等遣送至岳麓山。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又御書“道南正脈”匾額送至岳麓山。1988年,岳麓書院被正式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導讀1、岳麓書院位于湖南長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東側,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岳麓書院始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賜書“岳麓書院”四字門額。此后屢遭焚毀和重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皇帝曾為書院御書“學達性天”匾額,并以十三經、二十一史、經書講義等遣送至岳麓山。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又御書“道南正脈”匾額送至岳麓山。1988年,岳麓書院被正式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005/wz/18051997352.jpg)
四大書院,一般是指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1、岳麓書院位于湖南長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東側,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岳麓書院始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賜書“岳麓書院”四字門額。此后屢遭焚毀和重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皇帝曾為書院御書“學達性天”匾額,并以十三經、二十一史、經書講義等遣送至岳麓山。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又御書“道南正脈”匾額送至岳麓山。1988年,岳麓書院被正式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山谷中,原為唐人李渤、李涉兄弟隱居處,李渤曾養一白鹿自隨,人稱白鹿先生。后李渤升任江州刺史,遂于隱居舊址建臺,引流植花,號為白鹿洞。所謂“白鹿洞”,其實并沒有洞,只因四周青山環抱,貌如洞狀,俯視似洞,因此而名。至南唐時建為“廬山國學”,北宋初擴為書院。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到白鹿洞書院察看遺址,請孝宗批準,籌款建屋、征集圖書、聘請名師、廣集生徒、親任洞主、親自講學,還制定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等五條教規,此即有名的《白鹿洞書院揭示》。白鹿洞書院在鼎盛時期曾被譽為“海內第一書院”。3、嵩陽書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區北2.5公里的嵩山南麓,背靠峻極峰,面對雙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陽而得名嵩陽書院。嵩陽書院原為創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的嵩陽寺,后周時改名太乙書院,宋景祐二年(1035年),賜名嵩陽書院。據記載,先后在嵩陽書院講學的有范仲淹、司馬光、程顥、程頤、楊時、朱熹、李綱、范純仁等很多名儒,曾為北宋影響最大的書院之一。司馬光的巨著《資治通鑒》第九卷至二十一卷就是在嵩陽書院完成的。書院著名的唐代遺跡、重達80多噸重的“大唐碑”( 全稱為《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為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素有“嵩山碑王”之稱。4、應天書院也叫應天府書院、睢陽書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國家4A級風景區商丘古城南湖畔。其前身是南都學舍,由五代時期后晉的商丘人楊愨創辦。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賜額“應天府書院”。慶歷三年(1043年),宋仁宗頒旨將應天書院改為南京國子監,成為北宋最高學府之一。范仲淹執教應天府書院時,經常教導學生要“從德”,而不能僅以科舉仕進作為求學的最終目的。在他提出的“為學之序”中,學、問、思、辨四者最后都要落實到“行”上。后人立有《宋范文正公講院碑記》,建藏書樓,回顧范仲淹的講學生涯。
四大書院分別在哪里
1、岳麓書院位于湖南長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東側,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岳麓書院始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賜書“岳麓書院”四字門額。此后屢遭焚毀和重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皇帝曾為書院御書“學達性天”匾額,并以十三經、二十一史、經書講義等遣送至岳麓山。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又御書“道南正脈”匾額送至岳麓山。1988年,岳麓書院被正式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