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的省花
安徽省的省花
根據查詢安徽省人民政府網得知安徽省省花是杜鵑花,生長在高山之巔,象征著堅定信念、不服輸的革命精神。從安徽到西藏山南市,相距3000多公里,平均海拔相差3000米以上,援藏隊員們攜手并肩,如映紅山坡的杜鵑花,不畏難,不怕苦,扎根雪域高原,譜寫皖藏情深的動人篇章。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的一種常綠灌木。其幼枝有疏叢卷毛,老枝灰白褐色,有灰黑褐色圓斑,無毛,略脫皮。葉片為革質,呈卵狀披針形。總狀傘形花序頂生,花梗直立。花尊小,呈碟形。花冠鐘形,白色至淡紫色。果實為蒴果、呈圓柱形。花期4-5月,果期9-10月。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
導讀根據查詢安徽省人民政府網得知安徽省省花是杜鵑花,生長在高山之巔,象征著堅定信念、不服輸的革命精神。從安徽到西藏山南市,相距3000多公里,平均海拔相差3000米以上,援藏隊員們攜手并肩,如映紅山坡的杜鵑花,不畏難,不怕苦,扎根雪域高原,譜寫皖藏情深的動人篇章。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的一種常綠灌木。其幼枝有疏叢卷毛,老枝灰白褐色,有灰黑褐色圓斑,無毛,略脫皮。葉片為革質,呈卵狀披針形。總狀傘形花序頂生,花梗直立。花尊小,呈碟形。花冠鐘形,白色至淡紫色。果實為蒴果、呈圓柱形。花期4-5月,果期9-10月。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005/wz/18056079152.jpg)
根據查詢安徽省人民政府網得知安徽省省花是杜鵑花,生長在高山之巔,象征著堅定信念、不服輸的革命精神。從安徽到西藏山南市,相距3000多公里,平均海拔相差3000米以上,援藏隊員們攜手并肩,如映紅山坡的杜鵑花,不畏難,不怕苦,扎根雪域高原,譜寫皖藏情深的動人篇章。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的一種常綠灌木。其幼枝有疏叢卷毛,老枝灰白褐色,有灰黑褐色圓斑,無毛,略脫皮。葉片為革質,呈卵狀披針形。總狀傘形花序頂生,花梗直立。花尊小,呈碟形。花冠鐘形,白色至淡紫色。果實為蒴果、呈圓柱形。花期4-5月,果期9-10月。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對杜鵑花情有獨鐘,不但寫下了許多贊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寫下了“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終于移植成活,詩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據記載,唐貞觀元年(627年)已有人收集杜鵑品種栽培,最有名的是鎮江鶴林寺所栽培的杜鵑花。
安徽省的省花
根據查詢安徽省人民政府網得知安徽省省花是杜鵑花,生長在高山之巔,象征著堅定信念、不服輸的革命精神。從安徽到西藏山南市,相距3000多公里,平均海拔相差3000米以上,援藏隊員們攜手并肩,如映紅山坡的杜鵑花,不畏難,不怕苦,扎根雪域高原,譜寫皖藏情深的動人篇章。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的一種常綠灌木。其幼枝有疏叢卷毛,老枝灰白褐色,有灰黑褐色圓斑,無毛,略脫皮。葉片為革質,呈卵狀披針形。總狀傘形花序頂生,花梗直立。花尊小,呈碟形。花冠鐘形,白色至淡紫色。果實為蒴果、呈圓柱形。花期4-5月,果期9-10月。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