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最有名的十首詩
黃庭堅最有名的十首詩
2、《登快閣》:《登快閣》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黃庭堅在吉州泰和縣任知縣,公事之余,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的快閣覽勝。3、《雜詩七首·其一》:此身猶如寄宿在茫茫天地之中的一處旅館,世間萬事將曾經烏黑的頭發消磨稀疏。這世間有幾人能真正得到權勢富貴呢,只是不知道自己終日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罷了。4、《鄂州南樓書事》:此詩風神搖曳,具悠遠之姿,令人回味無窮。“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顯出詩人物我兩忘,逍遙自適的境界。黃庭堅在作此詩之前,經歷長達六年的謫居黔州、戎州的流放生涯,遇赦后赴太平州任,僅九日即罷官,只得流寓鄂州,等待命運的安排,結果是遠貶宜州而死。
導讀2、《登快閣》:《登快閣》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黃庭堅在吉州泰和縣任知縣,公事之余,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的快閣覽勝。3、《雜詩七首·其一》:此身猶如寄宿在茫茫天地之中的一處旅館,世間萬事將曾經烏黑的頭發消磨稀疏。這世間有幾人能真正得到權勢富貴呢,只是不知道自己終日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罷了。4、《鄂州南樓書事》:此詩風神搖曳,具悠遠之姿,令人回味無窮。“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顯出詩人物我兩忘,逍遙自適的境界。黃庭堅在作此詩之前,經歷長達六年的謫居黔州、戎州的流放生涯,遇赦后赴太平州任,僅九日即罷官,只得流寓鄂州,等待命運的安排,結果是遠貶宜州而死。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005/wz/18052723752.jpg)
1、《寄黃幾復》:黃幾復,與黃庭堅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黃庭堅為黃幾復寫過不少詩,如《留幾復飲》《再留幾復飲》《贈別幾復》等。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黃庭堅監德州德平鎮,黃幾復知四會縣,當時兩人分處天南海北,黃庭堅遙想友人,因此作此詩。2、《登快閣》:《登快閣》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黃庭堅在吉州泰和縣任知縣,公事之余,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的快閣覽勝。3、《雜詩七首·其一》:此身猶如寄宿在茫茫天地之中的一處旅館,世間萬事將曾經烏黑的頭發消磨稀疏。這世間有幾人能真正得到權勢富貴呢,只是不知道自己終日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罷了。4、《鄂州南樓書事》:此詩風神搖曳,具悠遠之姿,令人回味無窮。“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顯出詩人物我兩忘,逍遙自適的境界。黃庭堅在作此詩之前,經歷長達六年的謫居黔州、戎州的流放生涯,遇赦后赴太平州任,僅九日即罷官,只得流寓鄂州,等待命運的安排,結果是遠貶宜州而死。5、《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圣二年(1095年),黃庭堅被謫官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元符元年(1098年)再徙戎州。流放六年中,黃庭堅處逆境而不屈,安然度之。元符三年(1100年)被放還。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出四川,次年赴家鄉分寧,從湖北沿江東下,途經岳陽,冒雨登岳陽樓,飽覽湖光山色,寫下這兩首詩,遇赦后的喜悅心情溢于言表。6、《清明》:作于北宋“元祐黨爭”時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變法時,強力推行新政措施,從而形成支持變法的“新派”和反對新政的“舊派”。舊派也被稱為“元祐黨人”,有蘇軾、司馬光等人。黃庭堅因與蘇軾交好,也略受牽連。7、《夜發分寧寄杜澗叟》:元豐六年(1083年),黃庭堅由太和知縣移監德平鎮,便道回鄉,離家時作此詩。詩的三、四句將無情之物說成有情,而把有情的人偏說成是無情,讀來耐人尋味。8、《次元明韻寄子由》:元豐四年(1081年),蘇轍(子由)貶官在筠州監鹽酒稅。黃庭堅之兄黃元明寄詩給蘇轍,起二句說:“鐘鼎功名淹管庫,朝廷翰墨寫風煙。”黃庭堅次韻作此詩寄蘇轍。9、《雙井茶送子瞻》:北宋元豐八年(1085),宋神宗駕崩,不滿十歲的宋哲宗繼位,高太后把持朝政,起用保守派司馬光為相,蘇軾等回到朝廷擔任要職。黃庭堅此詩作于元祐二年(1087),他借贈雙井茶的契機,含蓄地勸誡蘇軾:要吸取過往教訓,春風得意時別忘了過去。10、《牧童詩》: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1051年),黃庭堅父親黃庶邀請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也來吟一首。”當時,七歲的黃庭堅想起吹笛子的牧童,便以牧童為題作此詩。
黃庭堅最有名的十首詩
2、《登快閣》:《登快閣》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黃庭堅在吉州泰和縣任知縣,公事之余,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的快閣覽勝。3、《雜詩七首·其一》:此身猶如寄宿在茫茫天地之中的一處旅館,世間萬事將曾經烏黑的頭發消磨稀疏。這世間有幾人能真正得到權勢富貴呢,只是不知道自己終日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罷了。4、《鄂州南樓書事》:此詩風神搖曳,具悠遠之姿,令人回味無窮。“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顯出詩人物我兩忘,逍遙自適的境界。黃庭堅在作此詩之前,經歷長達六年的謫居黔州、戎州的流放生涯,遇赦后赴太平州任,僅九日即罷官,只得流寓鄂州,等待命運的安排,結果是遠貶宜州而死。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