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條主義的例子
教條主義的例子
1、《鄭人買履》說的是鄭國有一個人想買雙鞋,出發前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碼。那時沒有紙筆,用繩子或棍子比劃著確定尺碼。到了集市拿起鞋子,這時才想起忘了帶尺碼。他懊惱地對攤主說:“哎呀,棍兒忘帶了,我得回家取去。”他急匆匆回家了。可是等他帶著那寶貝棍子返回集市時,集市已經打烊了。有人疑惑地問他:“買鞋時為何不直接用腳試試呢?”他回答說:“棍兒是已經量過尺碼的棍兒,最可信任,為何要用腳去試啊?”。2、韓非子作為法家代表人物,寫這個故事目的是表明適用法律條文的時候也得考慮具體情況,不可死用條文。
導讀1、《鄭人買履》說的是鄭國有一個人想買雙鞋,出發前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碼。那時沒有紙筆,用繩子或棍子比劃著確定尺碼。到了集市拿起鞋子,這時才想起忘了帶尺碼。他懊惱地對攤主說:“哎呀,棍兒忘帶了,我得回家取去。”他急匆匆回家了。可是等他帶著那寶貝棍子返回集市時,集市已經打烊了。有人疑惑地問他:“買鞋時為何不直接用腳試試呢?”他回答說:“棍兒是已經量過尺碼的棍兒,最可信任,為何要用腳去試啊?”。2、韓非子作為法家代表人物,寫這個故事目的是表明適用法律條文的時候也得考慮具體情況,不可死用條文。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006/wz/18034651152.jpg)
《鄭人買履》。《鄭人買履》中的主人公只認棍子不認腳,是典型的教條主義者。1、《鄭人買履》說的是鄭國有一個人想買雙鞋,出發前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碼。那時沒有紙筆,用繩子或棍子比劃著確定尺碼。到了集市拿起鞋子,這時才想起忘了帶尺碼。他懊惱地對攤主說:“哎呀,棍兒忘帶了,我得回家取去。”他急匆匆回家了。可是等他帶著那寶貝棍子返回集市時,集市已經打烊了。有人疑惑地問他:“買鞋時為何不直接用腳試試呢?”他回答說:“棍兒是已經量過尺碼的棍兒,最可信任,為何要用腳去試啊?”。2、韓非子作為法家代表人物,寫這個故事目的是表明適用法律條文的時候也得考慮具體情況,不可死用條文。
教條主義的例子
1、《鄭人買履》說的是鄭國有一個人想買雙鞋,出發前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碼。那時沒有紙筆,用繩子或棍子比劃著確定尺碼。到了集市拿起鞋子,這時才想起忘了帶尺碼。他懊惱地對攤主說:“哎呀,棍兒忘帶了,我得回家取去。”他急匆匆回家了。可是等他帶著那寶貝棍子返回集市時,集市已經打烊了。有人疑惑地問他:“買鞋時為何不直接用腳試試呢?”他回答說:“棍兒是已經量過尺碼的棍兒,最可信任,為何要用腳去試啊?”。2、韓非子作為法家代表人物,寫這個故事目的是表明適用法律條文的時候也得考慮具體情況,不可死用條文。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