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巖的分類和命名
火山巖的分類和命名
7.3.1.1 熔巖的分類和命名。熔巖的分類通常包括礦物定量分類、化學定量分類和定性分類。礦物定量分類通常用于全晶質火山巖,而定性分類則適用于那些無法準確測定礦物成分及含量且缺乏化學分析的半晶質火山巖。對于隱晶質和玻璃質的火山巖,一般采用化學定量分類,或者換算成標準礦物后,利用礦物定量分類圖解進行分類。擁有化學分析的全晶質或半晶質火山巖,則可以結合三種分類方法,以相互驗證。具體的分類方案如圖7.18和圖7.19所示。7.3.1.2 火山碎屑巖的分類和命名。火山碎屑巖的分類基于碎屑組分,可分為正常火山碎屑巖類、碎屑熔巖類和火山-沉積碎屑巖類三大類別。(1)正常火山碎屑巖類。
導讀7.3.1.1 熔巖的分類和命名。熔巖的分類通常包括礦物定量分類、化學定量分類和定性分類。礦物定量分類通常用于全晶質火山巖,而定性分類則適用于那些無法準確測定礦物成分及含量且缺乏化學分析的半晶質火山巖。對于隱晶質和玻璃質的火山巖,一般采用化學定量分類,或者換算成標準礦物后,利用礦物定量分類圖解進行分類。擁有化學分析的全晶質或半晶質火山巖,則可以結合三種分類方法,以相互驗證。具體的分類方案如圖7.18和圖7.19所示。7.3.1.2 火山碎屑巖的分類和命名。火山碎屑巖的分類基于碎屑組分,可分為正常火山碎屑巖類、碎屑熔巖類和火山-沉積碎屑巖類三大類別。(1)正常火山碎屑巖類。
火山巖根據其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被分為熔巖和火山碎屑巖兩大基本類型。7.3.1.1 熔巖的分類和命名熔巖的分類通常包括礦物定量分類、化學定量分類和定性分類。礦物定量分類通常用于全晶質火山巖,而定性分類則適用于那些無法準確測定礦物成分及含量且缺乏化學分析的半晶質火山巖。對于隱晶質和玻璃質的火山巖,一般采用化學定量分類,或者換算成標準礦物后,利用礦物定量分類圖解進行分類。擁有化學分析的全晶質或半晶質火山巖,則可以結合三種分類方法,以相互驗證。具體的分類方案如圖7.18和圖7.19所示。7.3.1.2 火山碎屑巖的分類和命名火山碎屑巖的分類基于碎屑組分,可分為正常火山碎屑巖類、碎屑熔巖類和火山-沉積碎屑巖類三大類別。(1)正常火山碎屑巖類這類巖石主要是由火山爆發物沉積并經過壓結形成。火山灰堆積物通常通過熔結式成巖,因此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普通火山碎屑巖、層狀火山碎屑巖和熔結火山碎屑巖三個亞類。(2)碎屑熔巖類該類巖石具有熔巖結構和塊狀構造。其熔巖部分的特征與相應的噴出巖相同,火山碎屑物質主要包括晶屑、玻屑和巖屑,可能含有少量的異源巖屑。這些碎屑的成分通常與膠結它們的熔巖成分相同或相似。火山碎屑含量在10%至90%之間變化。陸上自碎的碎屑常呈熔巖膠結,水下淬碎的碎屑則常呈水化學膠結。(3)火山-沉積碎屑巖類這類巖石中火山巖組分與外生碎屑組分的比例變化范圍大。火山碎屑含量在90%至50%范圍內的可歸類為沉積火山碎屑巖亞類;含量在50%至10%范圍內的則歸類為火山碎屑沉積巖亞類。火山碎屑的粒級劃分及分類通常按照粒徑大小將其劃分為集塊級(大于64mm)、角礫級(2~64mm)和凝灰級(小于2mm)。特殊火山碎屑巖類的命名原則如下:- 次火山巖:這類火山巖通常按照斑巖或玢巖來命名,如流紋斑巖、安山玢巖。- 細碧巖-角斑巖-石英角斑巖系:這類蝕變火山巖保留有巖漿巖的結構特征,常一起構成火山巖組合。細碧巖主要出現在淺變質的海相或海陸交互相的火山巖系中,是基性蝕變玄武巖,主要礦物為灰白色到灰綠色的鈉長石(或鈉更長石)、大量綠泥石等,未蝕變的斜輝石具有杏仁構造,杏仁組分為方解石,不含或含少量石英;貧鈣,Na2O含量數倍于K2O。角斑巖是蝕變的安山巖或富斜長石巖,與細碧巖礦物組分基本相同,但鎂鐵質礦物含量較少,主要礦物為鈉長石(鈉更長石),其次為綠泥石、石英、綠簾石、碳酸鹽等礦物。石英角斑巖是蝕變的流紋巖或硅質英安巖,與角斑巖相似,但不含有石英斑晶,或基質中石英含量較少;主要由石英和鈉長石組成。
火山巖的分類和命名
7.3.1.1 熔巖的分類和命名。熔巖的分類通常包括礦物定量分類、化學定量分類和定性分類。礦物定量分類通常用于全晶質火山巖,而定性分類則適用于那些無法準確測定礦物成分及含量且缺乏化學分析的半晶質火山巖。對于隱晶質和玻璃質的火山巖,一般采用化學定量分類,或者換算成標準礦物后,利用礦物定量分類圖解進行分類。擁有化學分析的全晶質或半晶質火山巖,則可以結合三種分類方法,以相互驗證。具體的分類方案如圖7.18和圖7.19所示。7.3.1.2 火山碎屑巖的分類和命名。火山碎屑巖的分類基于碎屑組分,可分為正常火山碎屑巖類、碎屑熔巖類和火山-沉積碎屑巖類三大類別。(1)正常火山碎屑巖類。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