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米格戰斗機從二戰的米格3到現今的米格35、米格1。44。米
蘇聯的米格戰斗機從二戰的米格3到現今的米格35、米格1。44。米
米格家族的第一個成員是米格-1戰斗機,于1938年開始研制。蘇聯空軍提出研制一種新型高速戰斗機,波里卡爾波夫提出的方案贏得廣泛支持,隨后該機被賦予了I-200的研制代號。米格-1安裝米庫林設計局的AM-35A型水冷發動機,設計指標為7000米高度最大飛行速度670公里/小時,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米高度耗時4.6分鐘。盡管面臨諸多問題,但試飛證明米格-1是一款優秀的高速截擊機。然而,由于設計上的缺陷和戰爭形勢的變化,米格-1并未大規模投產,只生產了100架。米格-5。
導讀米格家族的第一個成員是米格-1戰斗機,于1938年開始研制。蘇聯空軍提出研制一種新型高速戰斗機,波里卡爾波夫提出的方案贏得廣泛支持,隨后該機被賦予了I-200的研制代號。米格-1安裝米庫林設計局的AM-35A型水冷發動機,設計指標為7000米高度最大飛行速度670公里/小時,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米高度耗時4.6分鐘。盡管面臨諸多問題,但試飛證明米格-1是一款優秀的高速截擊機。然而,由于設計上的缺陷和戰爭形勢的變化,米格-1并未大規模投產,只生產了100架。米格-5。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3/wz/18559514052.jpg)
米格-1:米格家族的第一個成員是米格-1戰斗機,于1938年開始研制。蘇聯空軍提出研制一種新型高速戰斗機,波里卡爾波夫提出的方案贏得廣泛支持,隨后該機被賦予了I-200的研制代號。米格-1安裝米庫林設計局的AM-35A型水冷發動機,設計指標為7000米高度最大飛行速度670公里/小時,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米高度耗時4.6分鐘。盡管面臨諸多問題,但試飛證明米格-1是一款優秀的高速截擊機。然而,由于設計上的缺陷和戰爭形勢的變化,米格-1并未大規模投產,只生產了100架。米格-5:米格-5是一種單座雙發遠程戰斗機,于1942年首航。它裝備了兩臺1700馬力的ASH-82F十四氣門星形發動機,并破天荒地裝備了雷達。米格-5在試飛中達到了610公里/小時的最大平飛速度,實用升限9800米,最大航程2800公里。然而,由于這些設計指標超出了當時蘇聯紅軍的實際需求,加上諸多問題,米格-5并未能投入批量生產。米格-7:米格-7的研制編號是I-220,于1943年首航。它裝備了一臺1700馬力VK-107A型發動機,最大速度可達700公里/小時,升限13000米。米格-7是針對米格-3的改進型號,進一步強化了高空性能,采用全金屬加壓座艙和改進起落架,使飛行性能有了質的提高。米格-8:1945年,米格設計局設計了一架技術驗證機——米格-8,用來測試鴨翼結構的低速特性。它裝備了一臺M-11發動機,為米格設計局后來對鴨翼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米格-8被評論為“最不像米格”的米格飛機,也是少有的采用偶數編號的米格飛機。米格-9:1945年,米格設計局利用繳獲的德國噴氣式發動機,研制了噴氣式戰斗機方案I-300,并在同年秋天被批準。原型機于1946年3月出廠,4月24日成功進行了首次試飛。然而,由于設計上的缺陷和性能限制,米格-9并不成功,僅生產了約1000架,并在1952年MiG-15服役時退役。米格-13:米格-13的研制編號為I-250,外形上比其他戰斗機臃腫得多。它保留了前部的活塞發動機,同時在機尾塞進了一臺噴氣式發動機,成為獨特的混合動力戰斗機。米格-13于1945年3月首飛,在試飛中達到了825公里/小時的最大平飛速度,創造了蘇聯活塞式飛機的最好紀錄。然而,隨著噴氣時代的到來,米格-13小批量生產后就被放棄,成為蘇聯最后一型裝備活塞式發動機的戰斗機。
蘇聯的米格戰斗機從二戰的米格3到現今的米格35、米格1。44。米
米格家族的第一個成員是米格-1戰斗機,于1938年開始研制。蘇聯空軍提出研制一種新型高速戰斗機,波里卡爾波夫提出的方案贏得廣泛支持,隨后該機被賦予了I-200的研制代號。米格-1安裝米庫林設計局的AM-35A型水冷發動機,設計指標為7000米高度最大飛行速度670公里/小時,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米高度耗時4.6分鐘。盡管面臨諸多問題,但試飛證明米格-1是一款優秀的高速截擊機。然而,由于設計上的缺陷和戰爭形勢的變化,米格-1并未大規模投產,只生產了100架。米格-5。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