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中風醫(yī)案賞析(一)
葉天士中風醫(yī)案賞析(一)
2.詳解。偏枯: 即半身不遂,為中風后遺癥,故歸入中風門。金元以后,腦血管意外的中風,逐步地歸到了類中風的范疇,張景岳則直接以非風名之。葉天士對中風特有發(fā)明,“強調了風者,陽氣之變動。”,顯示了其對肝陽化風的重視。在當代,中風雖然有現(xiàn)代醫(yī)學搶救,后遺癥也有王清任補陽還五湯、張錫純鎮(zhèn)肝息風湯可用,但對于心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仍然是一個重要問題。所謂二級預防,即既病防變,比如有高血壓的病人,如何防范心腦腎并發(fā)癥的問題。葉天士治療中風,防重于治,平時重于發(fā)作時,膏方、丸方使用甚多,這些均與我們當前的情況是非常切合的。
導讀2.詳解。偏枯: 即半身不遂,為中風后遺癥,故歸入中風門。金元以后,腦血管意外的中風,逐步地歸到了類中風的范疇,張景岳則直接以非風名之。葉天士對中風特有發(fā)明,“強調了風者,陽氣之變動。”,顯示了其對肝陽化風的重視。在當代,中風雖然有現(xiàn)代醫(yī)學搶救,后遺癥也有王清任補陽還五湯、張錫純鎮(zhèn)肝息風湯可用,但對于心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仍然是一個重要問題。所謂二級預防,即既病防變,比如有高血壓的病人,如何防范心腦腎并發(fā)癥的問題。葉天士治療中風,防重于治,平時重于發(fā)作時,膏方、丸方使用甚多,這些均與我們當前的情況是非常切合的。
1. 錢,偏枯在左。血虛不榮筋骨。內風襲絡。脈左緩大。(肝腎虛內風動)制首烏(四兩烘) 枸杞子(去蒂二兩) 歸身(二兩用獨枝者去梢) 淮牛膝(二兩蒸)明天麻(二兩面煨) 三角胡麻(二兩打碎水洗十次烘) 黃甘菊(三兩水煎汁) 川石斛(四兩水煎汁)小黑豆皮(四兩煎汁)用三汁膏加蜜。丸極細。早服四錢。滾水送。2. 詳解:偏枯: 即半身不遂,為中風后遺癥,故歸入中風門。金元以后,腦血管意外的中風,逐步地歸到了類中風的范疇,張景岳則直接以非風名之。葉天士對中風特有發(fā)明,“強調了風者,陽氣之變動。”,顯示了其對肝陽化風的重視。在當代,中風雖然有現(xiàn)代醫(yī)學搶救,后遺癥也有王清任補陽還五湯、張錫純鎮(zhèn)肝息風湯可用,但對于心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仍然是一個重要問題。所謂二級預防,即既病防變,比如有高血壓的病人,如何防范心腦腎并發(fā)癥的問題。葉天士治療中風,防重于治,平時重于發(fā)作時,膏方、丸方使用甚多,這些均與我們當前的情況是非常切合的。3. 在左: 對于半身不遂,古人有左血右氣的說法,就是說左半身偏枯的,重在治血,右半身偏枯的,重在治氣。這樣理解的原因是,從脈像上看,左手主心、肝、腎,候血分。緩則非和緩之意,也不是指正常脈,而是指緩軟,半身不遂之人,運動神經受損,血管張力下降,則會見緩軟。此外,緩脈有時候也指熱。而大,這里指陰血虛,陰分不足,不能戀陽于內,則陽氣雖絕對不亢而相對卻是亢的。此時,脈必然是輕按似大,而重按則虛。4. 本方組方也比較純正,制首烏、枸杞子、歸身、三角胡麻四味均是補血藥,而且均是善于入肝腎的補血藥,體現(xiàn)了滋陰以潛陽的思想。此為治本。病人已經存在陽亢化風之像,則已化之風當息,明天麻平內風,黃甘菊清肝熱,石斛養(yǎng)陰除熱而尤其善于治療陰虛之肢體萎軟無力,如地黃飲子之用石斛治療足廢不能用,也是此意。小黑豆皮色黑入腎,為補腎藥,用此一味,以體現(xiàn)滋水涵木也。5. 原案沒有療效反饋,不過,此方想來,脊純速效或判棗許難,常服大有益,即使現(xiàn)代,我們治療高血壓,腎虛頭暈,須發(fā)早白,頭重腳輕,肝血虛四肢麻木,也應該是大有益處的。6. 或許有人會問,葉天士為何不用一些搜剔通絡之品,或參芪補益之劑以求速效呢,像這種四平八穩(wěn)的治法得治到什么時候啊?其實,這種情況,用些這樣的藥,未必就不能加快療效。但葉天士作為名動天下的醫(yī)生,求其診治一次非常不易,這次看完,下次就不知道何時了。這種情況下,唯有采取從本論治的方法,從根本上調節(jié)機體的陰陽平衡,才能使患者長期獲益。若冒用溫補或搜剔,患者出現(xiàn)情況又不能及時就診,出現(xiàn)第二次腦血管意外的幾率無疑是加大了。7. 本案總結到此。8. 三角胡麻即黑芝麻,色黑油潤氣香,色黑則入肝腎,油潤則補陰液,且有潤腸之功,氣香則不礙脾。觀炙甘草湯和麻子仁丸,用麻仁,一入心,一入脾,滋陰液同時有潤腸之效。黑芝麻則入肝腎,潤腸通便同時有烏須黑發(fā)之功。腦血管意外之后,大便多不通暢,使用潤腸之藥,有對癥治療的作用。而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梗后者,大便尤其不可干燥,這又是炙甘草湯用麻仁的用意。二者對照參看,可以明白。
葉天士中風醫(yī)案賞析(一)
2.詳解。偏枯: 即半身不遂,為中風后遺癥,故歸入中風門。金元以后,腦血管意外的中風,逐步地歸到了類中風的范疇,張景岳則直接以非風名之。葉天士對中風特有發(fā)明,“強調了風者,陽氣之變動。”,顯示了其對肝陽化風的重視。在當代,中風雖然有現(xiàn)代醫(yī)學搶救,后遺癥也有王清任補陽還五湯、張錫純鎮(zhèn)肝息風湯可用,但對于心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仍然是一個重要問題。所謂二級預防,即既病防變,比如有高血壓的病人,如何防范心腦腎并發(fā)癥的問題。葉天士治療中風,防重于治,平時重于發(fā)作時,膏方、丸方使用甚多,這些均與我們當前的情況是非常切合的。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