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所以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出處節選】《蘭亭集序》——魏晉·王羲之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在這樣的日子里,王羲之在蘭亭集會時所感受到的美好氛圍,與朋友們一起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心情愉悅。這種愉悅不僅來自于美好的自然景色,還來自于他對于宇宙和萬物的深刻感悟。擴展資料:1、《蘭亭集序》鑒賞《蘭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后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于蘭亭不能自拔。《蘭亭序》洋洋灑灑跳舞一般的筆法真是讓吾等后輩習書者望而生嘆,贊嘆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贊嘆于碼兆早王羲之如水般流暢的文采。王羲之《蘭亭序》又名《臨河序》《蘭亭集序》《禊帖》等,28行,324字。東晉永和九年(353)王羲之書,米芾譽之為"天下行書第一"猜渣。真跡殉葬昭陵,有摹本、臨本傳世,以"神龍本"最佳。此帖用筆以中鋒為主,間有側鋒,筆畫之間的縈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布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此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2、《蘭亭集序》作者簡介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瑯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于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于鐘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