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怪罪是味精惹的禍!飯后口干舌燥其實另有原因?
別再怪罪是味精惹的禍!飯后口干舌燥其實另有原因?
味精源自海藻,如昆布,通過提取其中的物質制成,用于增強食物的鮮味。它確實含有一定量的鈉,但蔡一賢課長指出,鈉才是導致人們感到口渴的主要原因。患有心臟病、肝腎疾病或高血壓等疾病的人尤其需要注意。通常,食鹽(氯化鈉)的鈉含量約占四成,而味精(麩胺酸鈉)的鈉含量約占一成多。國家健康署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不應超過2400毫克。蔡一賢呼吁公眾根據這一建議適量使用鹽和味精。口渴是身體出現“鈉水不平衡”的信號,應立即補充水分,每天至少喝2000毫升。喜歡重口味的人應調整飲食習慣,減少鹽和味精的使用量,同時增加香料,如意大利香料,以提高食物的香氣,逐漸培養清淡的口味,避免鈉攝入過高。
導讀味精源自海藻,如昆布,通過提取其中的物質制成,用于增強食物的鮮味。它確實含有一定量的鈉,但蔡一賢課長指出,鈉才是導致人們感到口渴的主要原因。患有心臟病、肝腎疾病或高血壓等疾病的人尤其需要注意。通常,食鹽(氯化鈉)的鈉含量約占四成,而味精(麩胺酸鈉)的鈉含量約占一成多。國家健康署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不應超過2400毫克。蔡一賢呼吁公眾根據這一建議適量使用鹽和味精。口渴是身體出現“鈉水不平衡”的信號,應立即補充水分,每天至少喝2000毫升。喜歡重口味的人應調整飲食習慣,減少鹽和味精的使用量,同時增加香料,如意大利香料,以提高食物的香氣,逐漸培養清淡的口味,避免鈉攝入過高。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3/wz/18562036152.jpg)
長期以來,味精被貼上了“有害健康”的標簽,人們常常將其與飯后口干舌燥、甚至腎臟問題聯系起來,有些人甚至聲稱對味精產生不良反應。實際上,味精的主要成分是麩胺酸鈉,化學上是由氨基酸和鈉組成。這意味著,任何過度攝入鈉的食物,如高鹽分的加工食品和方便面等,都可能導致身體鈉水平衡失調,引起口渴。因此,味精并非唯一元兇。味精源自海藻,如昆布,通過提取其中的物質制成,用于增強食物的鮮味。它確實含有一定量的鈉,但蔡一賢課長指出,鈉才是導致人們感到口渴的主要原因。患有心臟病、肝腎疾病或高血壓等疾病的人尤其需要注意。通常,食鹽(氯化鈉)的鈉含量約占四成,而味精(麩胺酸鈉)的鈉含量約占一成多。國家健康署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不應超過2400毫克。蔡一賢呼吁公眾根據這一建議適量使用鹽和味精。口渴是身體出現“鈉水不平衡”的信號,應立即補充水分,每天至少喝2000毫升。喜歡重口味的人應調整飲食習慣,減少鹽和味精的使用量,同時增加香料,如意大利香料,以提高食物的香氣,逐漸培養清淡的口味,避免鈉攝入過高。確實有人食用味精后會出現不適,但這不是過敏反應,而是對味精的不適癥,類似于乳糖不耐癥。真正的過敏反應會表現為蕁麻疹、低血壓、過敏性鼻炎,甚至休克等癥狀,而目前醫學上沒有證據表明味精能通過過敏機制引起人體過敏反應。徐世達醫師表示,公眾無需過度擔心味精,它的化學結構簡單。相反,應更多關注飲食健康,多喝水才是保持健康的關鍵。
別再怪罪是味精惹的禍!飯后口干舌燥其實另有原因?
味精源自海藻,如昆布,通過提取其中的物質制成,用于增強食物的鮮味。它確實含有一定量的鈉,但蔡一賢課長指出,鈉才是導致人們感到口渴的主要原因。患有心臟病、肝腎疾病或高血壓等疾病的人尤其需要注意。通常,食鹽(氯化鈉)的鈉含量約占四成,而味精(麩胺酸鈉)的鈉含量約占一成多。國家健康署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不應超過2400毫克。蔡一賢呼吁公眾根據這一建議適量使用鹽和味精。口渴是身體出現“鈉水不平衡”的信號,應立即補充水分,每天至少喝2000毫升。喜歡重口味的人應調整飲食習慣,減少鹽和味精的使用量,同時增加香料,如意大利香料,以提高食物的香氣,逐漸培養清淡的口味,避免鈉攝入過高。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