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中的自己和真實中的自己,有什么不同?
鏡子中的自己和真實中的自己,有什么不同?
2.假設自己現在距離鏡面1米遠,那么鏡子中的自己就距離現實中的自己兩米遠。3.當自己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會由于光線的傳播而延遲,不過這種延遲只有6納秒。4.別人看你和鏡子里的形象是不一樣的,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別人眼中的自己一定比鏡子里的自己更加真實。5.大家用的鏡子都是平面鏡。平面鏡成像來自于物體的光照到鏡子上,然后反射成像。6.鏡子里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是相反的。在鏡子面前揮右手,鏡子里的自己舉起的是左手。7.凍臉效應簡介:所謂的“凍”可以把它理解為冰凍的意思。更進一步來說,“凍”字的內涵是使某物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中被固定下來的一種狀態。8.所謂的“凍臉效應”就是在鏡頭下面記錄下一個人的動態時所呈現出來的美感要比靜態時更好看。“凍”的狀態是靜止的。
導讀2.假設自己現在距離鏡面1米遠,那么鏡子中的自己就距離現實中的自己兩米遠。3.當自己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會由于光線的傳播而延遲,不過這種延遲只有6納秒。4.別人看你和鏡子里的形象是不一樣的,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別人眼中的自己一定比鏡子里的自己更加真實。5.大家用的鏡子都是平面鏡。平面鏡成像來自于物體的光照到鏡子上,然后反射成像。6.鏡子里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是相反的。在鏡子面前揮右手,鏡子里的自己舉起的是左手。7.凍臉效應簡介:所謂的“凍”可以把它理解為冰凍的意思。更進一步來說,“凍”字的內涵是使某物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中被固定下來的一種狀態。8.所謂的“凍臉效應”就是在鏡頭下面記錄下一個人的動態時所呈現出來的美感要比靜態時更好看。“凍”的狀態是靜止的。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85048452.jpg)
1. 鏡子里的自己和別人看到的不一樣。2. 假設自己現在距離鏡面1米遠,那么鏡子中的自己就距離現實中的自己兩米遠。3. 當自己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會由于光線的傳播而延遲,不過這種延遲只有6納秒。4. 別人看你和鏡子里的形象是不一樣的,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別人眼中的自己一定比鏡子里的自己更加真實。5. 大家用的鏡子都是平面鏡。平面鏡成像來自于物體的光照到鏡子上,然后反射成像。6. 鏡子里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是相反的。在鏡子面前揮右手,鏡子里的自己舉起的是左手。7. 凍臉效應簡介:所謂的“凍”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冰凍的意思。更進一步來說,“凍”字的內涵是使某物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中被固定下來的一種狀態。8. 所謂的“凍臉效應”就是在鏡頭下面記錄下一個人的動態時所呈現出來的美感要比靜態時更好看。“凍”的狀態是靜止的。9. 這樣的暫時性的時間停留不能有效地增強觀看者的意識,觀看者沒有辦法在固定的模式下保持著積極主動的態度,因為長時間的審美會產生一定的疲勞感。10. 這樣的疲勞感是對“凍”字最好的詮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運動著的畫面更容易被觀眾接受,因為欣賞者的心流能夠隨著這股頻率發生情緒的波瀾。11. 我們理解上的“凍臉效應”就是給畫面中的人物點了一個暫停,把美的審判權交給參與者來進行評判。12. 靜止與流動中的美的區別:當我們專注于某一個視頻里的人物時,我們往往會被視頻里面的某些人物所吸引。13. 但是當你看到這個出現在視頻里的人物的靜態圖像時,你會發現他或者她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看。你仍舊會傾向于喜歡出現在視頻中的動態的人物面貌。14. 因為動態的影像中往往會忽視掉一些不好看的人物細節。靜止中的人物的圖片在我們眼中停留的時間較長。15. 這會使得我們更容易在這些照片中發現人物面相中的不好看因素,因此也容易給我們造成一種視覺上的錯覺,那就是靜態中的人物長相并沒有動態中出現的那么好看。16. 自我身份認同:自我身份認同感對于絕大多數的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心理認知。大部分的人都會將絕大多數的精力或者說是時間放在自己身上。17. 就像人們習慣于別人對自己的認同以及稱贊一樣,人們在鏡子里出現的樣子是對于自己的一種認同,是被放大后的對于自身優點的作祟。18. 我們看到的自己的好遠遠超出于實際生活中的好,我們往往會高估自己的優點,從而很容易忽視那些經常導致我們失敗的那些影響因素的存在。19. 而這些因素來源于我們的過分認同,我們過度地高看自己,而這樣的心理會誘導我們犯錯。20. 心理適度原則:做人謙虛是為了能夠更加清楚的認識自身,而不是盲目的執拗于對于被夸大后的對于自身優勢的誤導性判斷。21. 我們一方面需要適度地看待自己,另一方面我們又需要對自身進行正確的認同,這也就是造成了在別人眼里的我們的形象和我們鏡中的自己不太一樣的地方。22. 心理適度告訴我們凡事都要有一個度的限制。對于我們自己的喜歡也是需要控制在一個合情合理的范圍之內的。23. 我們不可以逾越底線,因為正確地看待自己是對自身的一次徹底的更新,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24. 重復曝光效應:當你對記憶實施重復的次數越多,被掌握對象的記憶結果將會更加清晰,也變得更容易被記住。25.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鏡子中的自己,通過長時間的自我審視,使得我們更加深入地記住了自己的形象?26. 通過時間的疊加,記憶的長時間性會導致我們出現心理學上的一種重復曝光效應。其結果就是讓個體對于鏡子中的自己有更加喜歡的傾向。27.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對于鏡子中的自己越來越熟悉。越看越喜歡自己的模樣,于是對于自己的承認度也逐漸變高了,喜歡自己,并且變得更愿意接受鏡子中自己的模樣。28.但是對于其他人特別是陌生人而言,他們看我們時并無“濾鏡”加成,所以會十分“客觀”,這也是我們從鏡子里看自己,和別人看到的自己,樣子并不相同的原因之一。29. 習慣性上癮簡介:習慣性上癮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對于面對這個奇跡般鏡子中的自我形象的一個很好的思考方向。30. 我們每天做的照鏡子這個日常動作行為中既帶有不可替代性的因素,又是一種習慣性的生活方式。31. 現代人的審美模式:美人在骨不在皮,支撐我們皮囊的是堅固的骨骼,每個人的骨骼都大不相同。32. 現代社會中經常被美妝界提起的骨相化妝法,就是通過明暗光線對比法則的原理,來對自己的臉形進行矯正的同時,突出自身的優點規避不足。33. 從來就沒有完美的人與物,有效地利用優勢的同時,糾正缺點才是現代人對于美的一種科學的思考態度。34. 我們不盲從,我們將資源進行整理,重新組裝成一個全新的我,這也是一種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不是被死搬硬套的限制在了一個絕對美的概念體系的框架之中。
鏡子中的自己和真實中的自己,有什么不同?
2.假設自己現在距離鏡面1米遠,那么鏡子中的自己就距離現實中的自己兩米遠。3.當自己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會由于光線的傳播而延遲,不過這種延遲只有6納秒。4.別人看你和鏡子里的形象是不一樣的,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別人眼中的自己一定比鏡子里的自己更加真實。5.大家用的鏡子都是平面鏡。平面鏡成像來自于物體的光照到鏡子上,然后反射成像。6.鏡子里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是相反的。在鏡子面前揮右手,鏡子里的自己舉起的是左手。7.凍臉效應簡介:所謂的“凍”可以把它理解為冰凍的意思。更進一步來說,“凍”字的內涵是使某物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中被固定下來的一種狀態。8.所謂的“凍臉效應”就是在鏡頭下面記錄下一個人的動態時所呈現出來的美感要比靜態時更好看。“凍”的狀態是靜止的。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