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85124552.jpg)
在東漢年間的學者王沖所著的《論衡》中,首次出現了關于孕婦不宜食用兔肉的記載。書中提到,孕婦如果食用兔子,可能會生出沒有嘴唇的孩子。這種說法認為兔肉可能導致嬰兒出現先天性頜面部畸形。然而,現代醫學研究指出,先天性頜面部畸形的成因復雜,主要包括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涉及孕婦在懷孕早期受到病毒感染、使用激素藥物、內分泌失調、營養不良,或者接觸煙草和酒精等,這些因素可能增加嬰兒唇裂的風險。遺傳因素則意味著如果家族中有唇裂病史,那么孩子患唇裂的幾率會更高。盡管有說法認為懷孕期間食用兔肉會導致嬰兒唇裂,但這種觀點并沒有科學根據。兔唇的形成可能是由環境與遺傳共同作用的結果,與孕婦是否食用兔肉無直接關聯。實際上,兔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對孕婦來說是有益的營養來源。因此,孕婦在懷孕期間可以適量食用兔肉,應該避免的是單調的飲食,而應該采取多樣化的飲食方式,結合素食和動物蛋白,以確保營養均衡,促進胎兒的健康發育。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