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業力、輪回、十二因緣、三法印?
何為業力、輪回、十二因緣、三法印?
善業能夠產生快樂的果報,惡業則導致痛苦的果報。從無始以來,業的力用不可思議,即使相隔遙遠,也能相互影響。正如《有部毗奈耶》所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輪回】;眾生從無始以來,在六道之間生死輪回,如同車輪不斷轉動。如《法華經》方便品中所說:“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回六趣中,備受諸苦毒。”《心地觀經》則稱:“有情輪回生老或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是指眾生涉足三世,并在六道中輪回的次第緣起。其包括。1.無明(煩惱):過去的無明煩惱。2.行(業):基于無明而產生的行為。3.識(識覺):受胎時的一念識覺。4.名色(身心):在母胎中身心逐漸發育的階段。5.六處(六根):六根具足,即將出胎的階段。
導讀善業能夠產生快樂的果報,惡業則導致痛苦的果報。從無始以來,業的力用不可思議,即使相隔遙遠,也能相互影響。正如《有部毗奈耶》所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輪回】;眾生從無始以來,在六道之間生死輪回,如同車輪不斷轉動。如《法華經》方便品中所說:“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回六趣中,備受諸苦毒。”《心地觀經》則稱:“有情輪回生老或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是指眾生涉足三世,并在六道中輪回的次第緣起。其包括。1.無明(煩惱):過去的無明煩惱。2.行(業):基于無明而產生的行為。3.識(識覺):受胎時的一念識覺。4.名色(身心):在母胎中身心逐漸發育的階段。5.六處(六根):六根具足,即將出胎的階段。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85144452.jpg)
【業力】善業能夠產生快樂的果報,惡業則導致痛苦的果報。從無始以來,業的力用不可思議,即使相隔遙遠,也能相互影響。正如《有部毗奈耶》所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輪回】眾生從無始以來,在六道之間生死輪回,如同車輪不斷轉動。如《法華經》方便品中所說:“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回六趣中,備受諸苦毒。”《心地觀經》則稱:“有情輪回生老或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是指眾生涉足三世,并在六道中輪回的次第緣起。其包括:1. 無明(煩惱):過去的無明煩惱。2. 行(業):基于無明而產生的行為。3. 識(識覺):受胎時的一念識覺。4. 名色(身心):在母胎中身心逐漸發育的階段。5. 六處(六根):六根具足,即將出胎的階段。6. 觸(接觸):幼兒時期對事物未辨苦樂,只是接觸的階段。7. 受(感受):六七歲后,對事物辨認苦樂并產生感受。8. 愛(欲望):十四五歲后,產生各種強烈的愛欲。9. 取(追求):成人后,愛欲更盛,追求各種境界。10. 有(存在):基于愛取的煩惱,所造的業將決定未來的果報。11. 生(出生):依現在的業,于未來受生。12. 老死(衰老與死亡):來世老死的過程。通過這十二因緣,可以理解生死輪回的無盡過程。【三法印】小乘佛教經典以三法印來印證,證明其為佛說。大乘經典則以一實相印來印證,證明其為大乘的了義教。1. 諸行無常印:指一切有為法念念生滅,都是無常的。2. 諸法無我印:指一切有為法和無為法中都沒有我之實體。3. 涅槃寂靜印:指涅槃之法,能滅一切生死之苦,達到無為寂靜的境界。如《智度論》所說:“佛法印有三種:一者一切有為法念念生滅皆無常,二者一切法無我,三者寂滅涅槃。”詳情
何為業力、輪回、十二因緣、三法印?
善業能夠產生快樂的果報,惡業則導致痛苦的果報。從無始以來,業的力用不可思議,即使相隔遙遠,也能相互影響。正如《有部毗奈耶》所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輪回】;眾生從無始以來,在六道之間生死輪回,如同車輪不斷轉動。如《法華經》方便品中所說:“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回六趣中,備受諸苦毒。”《心地觀經》則稱:“有情輪回生老或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是指眾生涉足三世,并在六道中輪回的次第緣起。其包括。1.無明(煩惱):過去的無明煩惱。2.行(業):基于無明而產生的行為。3.識(識覺):受胎時的一念識覺。4.名色(身心):在母胎中身心逐漸發育的階段。5.六處(六根):六根具足,即將出胎的階段。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