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當月的上班時間可以根據不同的單位政策和規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具體內容:
1、法定退休年齡
退休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次月起退休。勞動者可以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一月或者當月初申報辦理退休,從下月起正式退休,領取基本養老金。
2、上班至生日當月
對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職工,通常情況是上班到生日的當月,即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當月。生日當月的工資由原單位發放,從生日的第二個月開始,養老金由社保局發放。
3、單位靈活性
實踐中,是否出滿勤按用人單位意見確定。一些單位可能會從人文關懷的角度,讓勞動者提前離崗并支付全月工資。
4、民營企業靈活性
民營企業的職工相對靈活性較強,原則上也是工作到生日的當月,但具體可能根據人力資源部門的處理和單位政策有所不同。
退休人員的福利待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養老金
退休后,職工可以根據其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領取養老金。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等部分。
2、病殘津貼
對于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經鑒定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個人,如果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可以領取病殘津貼。
3、高齡補貼
對于達到一定年齡的老年人,如80周歲以上,可以享受高齡補貼。
4、醫療保險
退休后,職工可以繼續享受醫療保險待遇,包括醫療費報銷等。
5、其他補貼
包括易地安家補助費、易地安置車旅費、住房補貼、冬季取暖補貼等。
6、社會服務
退休人員可以享受社會提供的各種服務,如免費或優惠的公共文化場館門票、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退休人員認證是確保退休人員繼續領取養老金的重要程序。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認證方式:
1、人臉識別自助認證
退休人員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服務平臺進行人臉識別認證。
2、社會化服務認證
退休人員可以前往人社基層服務點(窗口)、鄉鎮(街道)、社區社會保障事務所(工作站)或合作金融機構辦理認證手續。
3、大數據比對認證
通過大數據比對的方式完成認證,不需要本人操作,就能完成認證。
4、上門認證服務
對于重病、高齡等行動不便的待遇領取人,可由社保中心或經授權第三方服務機構工作人員提供上門認證服務。
5、境外居住人員認證
在境外居住的退休人員可以通過外交部APP完成人臉識別認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