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難字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帶難字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1.孤掌難鳴;釋義: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一個人力量薄弱難以成事。出處:《韓非子·功名》:“一手獨拍,雖疾無聲。”。譯文:只用一只手拍,速度再快,也沒有聲響。2.知難而退;釋義: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后退。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譯文:看到可能就前進,遇到困難就后退,這是治軍的好辦法。3.艱難險阻;釋義:險阻:危險和障礙。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譯文:(重耳)艱難險阻,都經歷過。4.患難與共;釋義: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指彼此關系密切,利害一致。出處: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導讀1.孤掌難鳴;釋義: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一個人力量薄弱難以成事。出處:《韓非子·功名》:“一手獨拍,雖疾無聲。”。譯文:只用一只手拍,速度再快,也沒有聲響。2.知難而退;釋義: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后退。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譯文:看到可能就前進,遇到困難就后退,這是治軍的好辦法。3.艱難險阻;釋義:險阻:危險和障礙。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譯文:(重耳)艱難險阻,都經歷過。4.患難與共;釋義: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指彼此關系密切,利害一致。出處: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87173052.jpg)
左右為難、孤掌難鳴、知難而退、艱難險阻、患難與共、知難而進、多災多難、步履艱難、難能可貴、罄竹難書、毀家紓難、擢發難數、排難解紛、覆水難收、難以置信、天理難容、艱難困苦、插翅難飛、難兄難弟、難得糊涂、一言難盡、欲壑難填。1. 孤掌難鳴釋義: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一個人力量薄弱難以成事。出處:《韓非子·功名》:“一手獨拍,雖疾無聲。”譯文:只用一只手拍,速度再快,也沒有聲響。2. 知難而退釋義: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后退。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譯文:看到可能就前進,遇到困難就后退,這是治軍的好辦法。3. 艱難險阻釋義:險阻:危險和障礙。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譯文:(重耳)艱難險阻,都經歷過。4. 患難與共釋義: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指彼此關系密切,利害一致。出處: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譯文:越王城府極深,只可以和他共患難,不能與他共享榮華。5. 多災多難釋義:指災難深重。出處:郭沫若《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間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災多難,他經常嘆息而至于流眼淚。”例句:他這個人多災多難,值得同情。
帶難字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1.孤掌難鳴;釋義: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一個人力量薄弱難以成事。出處:《韓非子·功名》:“一手獨拍,雖疾無聲。”。譯文:只用一只手拍,速度再快,也沒有聲響。2.知難而退;釋義: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后退。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譯文:看到可能就前進,遇到困難就后退,這是治軍的好辦法。3.艱難險阻;釋義:險阻:危險和障礙。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譯文:(重耳)艱難險阻,都經歷過。4.患難與共;釋義: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指彼此關系密切,利害一致。出處: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