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的歐洲政治與經濟
17世紀的歐洲政治與經濟
1.英國在17世紀確立了海上貿易和殖民霸權地位。世界貿易分為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大貿易圈。歐洲對亞洲商品的進口偏好日益增強,而英國則通過與美洲殖民地的貿易,為手工業產品和貿易多元化提供了廣闊市場。2.農業革命期間,羊毛產業的發展推動了16世紀的英國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這些運動使公有地和份地成為首先被剝奪的對象,英國農村逐漸被大租佃制經營所統治。農業勞動力的解放、技術的改良和應用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勞動力、市場和原材料。
導讀1.英國在17世紀確立了海上貿易和殖民霸權地位。世界貿易分為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大貿易圈。歐洲對亞洲商品的進口偏好日益增強,而英國則通過與美洲殖民地的貿易,為手工業產品和貿易多元化提供了廣闊市場。2.農業革命期間,羊毛產業的發展推動了16世紀的英國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這些運動使公有地和份地成為首先被剝奪的對象,英國農村逐漸被大租佃制經營所統治。農業勞動力的解放、技術的改良和應用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勞動力、市場和原材料。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79069152.jpg)
17世紀,歐洲正處于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關鍵時期。經濟上,農業和手工業的技術進步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初期形式——工場手工業開始興起。同時,航海貿易變得頻繁。1. 英國在17世紀確立了海上貿易和殖民霸權地位。世界貿易分為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大貿易圈。歐洲對亞洲商品的進口偏好日益增強,而英國則通過與美洲殖民地的貿易,為手工業產品和貿易多元化提供了廣闊市場。2. 農業革命期間,羊毛產業的發展推動了16世紀的英國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這些運動使公有地和份地成為首先被剝奪的對象,英國農村逐漸被大租佃制經營所統治。農業勞動力的解放、技術的改良和應用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勞動力、市場和原材料。3. 與此同時,歐洲大陸的資本主義發展相對緩慢。法國的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盡管法國借助地中海至北歐的過境貿易積累了豐富的商業資本,但這主要得益于商品生產的增長,而非像英國那樣。法國的莊園經濟較早解體,農奴與土地分離,而商業資本的增長又加速了這一過程。由于當時法國的資本主義工業非常脆弱,無法吸收大量游離于生產之外的貨幣資本和勞動力,這些剩余勞動力流入城市,成為社會動蕩的源頭。在政治領域,新航路的開辟導致了商業革命,商業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因此處于有利地位。貿易的繁榮促進了英國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特別是羊毛加工業。羊毛需求的增長引發了圈地運動,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農村的擴展,將地主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資本主義大土地所有制,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原料和市場。都鐸王朝時期,英國推行了重商主義,積極爭奪海上霸權。英國出現了清教徒運動。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了1640年至1688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包括新議會的召開和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革命歷程曲折,最終在1688年的“光榮革命”中完成,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地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在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得以確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也為歐洲的文化復興和啟蒙運動提供了條件。在資本主義初期階段,資產階級正在形成之中,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新興資產階級要求在意識形態上打破教會的神學觀,改變維護封建制度的傳統觀念。啟蒙運動發生在18世紀的歐洲,最初在英國興起,隨后擴展到法國、德國和俄國,以及其他國家。這一運動是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和意識形態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17世紀的歐洲政治與經濟
1.英國在17世紀確立了海上貿易和殖民霸權地位。世界貿易分為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大貿易圈。歐洲對亞洲商品的進口偏好日益增強,而英國則通過與美洲殖民地的貿易,為手工業產品和貿易多元化提供了廣闊市場。2.農業革命期間,羊毛產業的發展推動了16世紀的英國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這些運動使公有地和份地成為首先被剝奪的對象,英國農村逐漸被大租佃制經營所統治。農業勞動力的解放、技術的改良和應用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勞動力、市場和原材料。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