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輔和陳潢的真實結局是:靳輔受到康熙的賞識,而陳潢因被人誣陷“屯田擾民”而被削職,最后“含冤而死”。
靳輔,字紫垣,遼陽人,是清朝有名的水利專家,歷經工部尚書兼任保和殿大學士等職。他對黃河水有一定的研究,曾著有《治河方略》,為后世治河的重要參考文獻。康熙帝對他很倚重,把治河的大事交給了他,在之后的十余年里,靳輔成了治河名臣,不僅河道得到治理,還被加封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相比之下,陳潢的命運則較為坎坷。陳潢年輕時攻讀農田水利書籍,并到寧夏、河套等地實地考察,精研治理黃河之學。他輔助靳輔治理黃河,曾為了治理黃河的洪水,以身家性命擔保,向康熙皇帝要了“御賜令箭”,最終成功治理了黃河大水。然而,他最后卻被人以“屯田擾民”的罪名參劾而遭撤職,不久就病逝于北京,享年五十二歲。
總的來說,靳輔和陳潢都是清朝時期的水利專家,兩人都對黃河的治理有著重要貢獻。然而,他們的命運截然不同,一個受到皇帝的賞識,一個卻含冤而死,這也反映了當時政治環境的復雜性和人生的無常。